最近学习发现,我过去的很多学习,看文章看书等,都停留在了浅层学习,只追求看的速度,看完后却没有静下来心来去回顾反思。
在这个互联网发展快速的时代,知识满天飞,各种学习方式层出不穷,文章,短视频,听书产品,精品课程......你是不是也这样:学习的时候只追求速度,却忽略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没有深度学习把知识融会贯通。
而是任凭看完一篇就赶紧滑向下一篇,只为了赶紧看完,所以看完之后也说不出来自己究竟学了什么,或者可能当时停留在大脑里,但是过了几天就忘了。
现如今,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越来越轻松,比如以前要自己花费长时间去看一本书,而现在听书一天就让我们看完一本。或者听线上课程,参加学习社群,就能快速地获取知识精华,干货满满,觉得自己掌握到很多。
但真的是这样吗?这可能只是一种错觉,科技和信息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大脑运作的模式几乎和百年前一样。
所以我也发现,在听书的过程很容易忽略知识点,听完之后也不能说出听了什么,还不如自己去看原书。丰富的信息和看似便捷的背后,其实也在损耗着我们深度学习的能力。
01
那什么是深度学习呢?1946年,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首先发现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为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被动学习:如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这些活动对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10%、20%和30%。
主动学习:如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将被动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提升到50%、75%和90%。
学习金字塔/1反观自身的学习,同样可以清晰地划分出不同的层次。
以阅读为例,从浅到深依次为:听书、自己读书、自己读书+摘抄金句、自己读书+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输出教授。
学习金字塔/2从上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到,听书是最浅层的学习,知识留存率最低。其次是自己读书,但是读完之后不去思考总结,只满足于输入,那么知识留存率也低。
再好一点是自己读书+读书笔记,但是这只是把书中原作者的话梳理罗列出来,相当于做个搬运工作,并没有将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内容。
更深层次的是自己读完了,能够输出教授给他人,因为自己知道是一回事,让别人知道又是另外一回事。教是最好的学,就像我现在学习到的这个知识点分享给你们一样。
再就是生活中践行,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一本书中不需要你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去实践,哪怕实践了一两点也是好的。
02
当我们去理解一个新的知识时,大脑是需要去搜集以前的旧有知识,然后连接这个新知识点,以此来理解。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看了大概明白了,没有去反思输出的话,要说给别人听的时候,就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这就是因为新学到的知识和大脑以前的旧有知识没有产生链接。
而要缝接上去,就需要把新学到的知识转换为自己的话,然后语言输出教授给他人,或写下来分享给别人。当你能够把新学的知识跟别人说清楚,那么这个知识就算是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了,这样留存率是最久的。
就拿我自己说,我以前看过如何阅读的书,那里面有一个知识点我记得非常清楚,就是如何学习并运用到生活中。为什么会记得这么清楚呢,就是因为我当时有思考总结,用自己的话去理解作者说的话,并且尝试着去实践。
所以很多人可能都只停留在学习的表面,只满足了输入,获取到知识就好了。这其实会造成一个假象,觉得自己很勤奋,但殊不知这是一种低水平的勤奋,没有深度学习,输入再多也很快会忘记。
03
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重于输出。所以当自己输入知识之后,不要忘记了去思考总结,用自己的语言把新知识表达出来,去输出教授给他人。再看看自己生活中有哪些是可以践行的去实践,这才是深度学习。
如何进行深度学习,总结有以下三个步骤:
1. 获取新知识
2.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新知识,与旧有知识缝接
3. 输出教授他人,并在生活中践行
选择了深度学习,肯定是不如以前快速的,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势必要放下快学带来的满足感。
但是我觉得这样更值得,浅层学习虽然学地快,但是知识没有被自己消化,看似快实则慢;而深度学习虽然学的慢,但知识能够内化到自己脑中,看似慢实则快。
学习,应该在于是否学到用到了,而不在于多。如果只满足量多的输入,那么这种学习也是低质量的。就像一件事情能够坚持去做就好了,不用过于追求每天做多少。
慢点就慢点吧,慢点深度学习,才能够静下心来,更加的去深度思考,揣摩知识点。虽然这个处境是不容易的,可能是“备受煎熬”的,但正确的行动往往都是反天性的,都是有不舒服的。
04
我们可以逐步来改进:
一是尽可能自己去读原书,学习一手知识,比如,可以读经典、原著、人物传记。经典经过时间的沉淀,值得精耕细读。
放弃那些“每天读完一本......”、“十堂......课”的干货幻想,虽然这些知识也能带来启发,但终究是经过别人咀嚼的。
这和自己去读原书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一样,所以吸收理解到的也不一样。自己去读原书,虽然耗费时间更多,但是品读到的可能是不一样的东西,是另一番风景。
二是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每读完一本书,或读完一段,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可以用写作的方式或语言输出的方式去重构。
不是简单的把书中要点进行梳理罗列,因为这样简单的知识陈述起不到知识转换的作用。需要尽量结合自身的经历、思想、认知、观点去联想脑中旧有的知识,与新知识产生连接,进行深度缝合。
在输出过程中,可以只选取自己触动的观点,其他的可以暂且放下,等日后积累更多的知识,就会慢慢理解了。要知道这样精心打磨的一个内容,是要比每天都写但不深度的内容影响更大。
05
那说了这么多的深度学习,像听书、付费课程......这些浅层学习就不要了吗?并不是的,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是并存的,它俩并不冲突。
浅层学习可以让我们接触了解新的知识,作为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而深度学习则是进一步去深刻理解知识,输出教授给他人,并在生活中实践。但是它俩的权重别搞反了,还是以深度学习为主的。
就像我学到了这个知识点写下了这篇文章,就是在用自己的话重新输出书里的内容,分享给你们,并且有意识去执行这个操作,进行深度学习。
那看这篇文章的你,看到这里应该也为你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你是否会继续深度学习下去呢?加油吧,我们一起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