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杨绛传》感家教重要性

读《杨绛传》感家教重要性

作者: 风景奶茶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17:16 被阅读85次

其实对于杨绛先生与钱钟书的爱情及杨绛先生的美德无需我多赘,很多人都知道,我想从家庭教育方面谈谈令我受益的事情。

一、家风家教之坚持己见,坚强勇敢。

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我想那是因为他们除了物质财产,没有留给子孙其他的东西。杨绛先生的优秀毋庸多说,尤其是他的坚强,独立,别说在那个年代,就是在现在,也让我甚至佩服。那是什么成就了如此优秀的她呢?

在杨绛16岁读中学的时候,北伐战争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学生运动也是常常发生。一般时候,学生运动主要以游行、静坐、开群众会议等方式进行。有一次,学生会要各学校的学生上街搞宣传,也就是拿一只小板凳,站在上面向路人演讲,呼吁革命,而那次恰巧杨绛被选上了。可是她并不想参加这个活动,因为当时社会上总有些轻薄之人欺负女孩子的事情发生。对于推选上的学生,学校规定如果家人不赞同就可以不去。所以杨绛就去找父亲,希望父亲可以告诉学校不同意自己去。但是父亲一口回绝了,父亲说: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可是杨绛还是很担心,一般都是小数服从多数的,自己说了也没用呀!杨父又说:该服从就服从,你有理也可以说,去不去由你。然后杨父给女儿讲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

杨绛的父亲是当时一个很有名的律师,正直,正义,甚至在有些人看来是不通人情。在杨父当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的时候,张勋闯入了北京,江苏绅士联名登报,表示对张勋的拥戴和欢迎。他的一位下属擅自把他的名字也列入其中,原以为名字既已见报,杨父即使不愿意也没有办法了。但是,向来坚持己见的杨父说:“名器不可一假人”,马上在报上登上了一条大字启事,申明自己没有欢迎。有人批评他“不通世故”,但这并不能改变他的性格。他对自己的观点总是非常坚持,很少因为别人而改变什么。

讲完自己的故事之后,他还对自己的女儿说: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Dare to say no!你敢吗?父亲给了女儿面对困难的勇气,杨绛说:敢!然后杨绛便去学校说:我不赞同,我不去。当他说完,好多老师同学都说:岂有此理!可是没过几天,大家对杨绛的行为就赞许为:很有道理!因为当时确实有一些不轨军人非礼的现象存在。

经过这件事,杨绛懂得了面对与逃避的不同:面对问题,还有可能解决问题,而逃避问题,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是父亲的教诲,让他在日后遇到任何事情都敢于坚持己见,拥有自己的思想,坚强,勇敢。

二、家教家风之热爱读书,坚持学习。

杨绛先生从小就热爱读书,这与他的父母以身作则,长期对他的熏陶分不开。杨绛的父亲总说他们是寒素之家,但是他们却精于对孩子的培养,而且从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以身作则,身教言传。

杨绛的母亲是上过中学,是当时少有的知识女性,在闲暇之时,母亲便在家里看书,各种题材的书他都会看一些,看到高兴处还会笑出来,杨母在文学上对很多书籍及名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杨绛将这些看到眼里,记在心里,学在身上。

杨绛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律师,从小就品学兼优,长大后也一直不忘学习,笔耕不缀,著有很多著作,杨父在中午午休时总会叫小杨绛呆在身边,杨绛很乖,就静静的待在父亲身边静静地和父亲一起看书,有的时候还帮父亲研墨。

杨父杨母是这样熏陶杨绛的,而杨绛和钱钟书也是这样培养自己的女儿钱媛的,对于嗜书如命的杨绛、钱钟书,他们对于书的热爱和情感在每天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就渗漏给了这个新生命钱瑗。因此钱瑗从小就好读书,爱读书,一辈子都和父母一样爱学习爱读书。他们三个在家的情形大多数就是三人一人一张桌,一桌书,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遨游。

很多父母头疼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其实大约原罪都不在孩子,在于父母,父母每天疲于奔命或精于麻将或沉醉于手机、电视不能自拔,家里没有可供孩子读的书和读书的环境。如果这样的环境也能培养出一个嗜书如命的孩子,那只能说这个孩子背叛了父母。所以,教育孩子,从自身做起,爱读书爱学习,永葆一颗好奇上进的心。

三、家风家教之夫妻恩爱

杨绛的父母关系十分融洽,这直接影响到家中孩子的性格发展,杨家8个孩子,杨绛第四,上面三个姐姐,下面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可以说每个孩子都出落的特别优秀,杨绛说,我们姐妹几个个个都对自己的丈夫很好,但是都不如母亲对父亲那样细致耐心。

钱钟书和杨绛的夫妻关系那自不用说,另全中国人称道。他们几乎不吵架,唯一一次争吵是因为俩人对一个字的发音有不同意见,争吵过后,两人觉得吵架过后,无论输赢,都甚是伤情,所以规定以后对于分歧可以各执己见,对方不干预,允许有第二种答案存在。

所以让孩子学习爱的最好方式便是夫妻恩爱,让孩子看到爱,体会爱。我们很难想象当两个人恶言相向的时候是在爱对方,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家庭中为什么会存在暴力,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暴力家庭中,暴力就是他们表达感情甚至是爱的方式,除此,他们并不知道其他表达方式。

没有天生的贤妻才女,一定是通过父母精心的培养和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深感自己使命重大,因为一个他人生命的质量掌握在你的手中。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恩爱到白头。

相关文章

  • 读《杨绛传》感家教重要性

    其实对于杨绛先生与钱钟书的爱情及杨绛先生的美德无需我多赘,很多人都知道,我想从家庭教育方面谈谈令我受益的事情。 一...

  • 读后感||读《杨绛传》有感—性格与自幼经历密不可分

    这几天开始读《杨绛传》,读杨绛的父亲、母亲,以及杨绛自幼的诸多经历,不得不说,杨绛能如此大气如此优雅地活了一百多岁...

  • 我们仨

    带着些许文人崇拜感的心理,我最近都了两本有关于杨绛的书。 一本是他人解读杨绛的书,后又读杨绛传。有些遗憾,其实两本...

  • 读《杨绛传》后感

    从降临人间到巨星陨落,本书阐述了杨绛先生传奇的一生,经历过硝烟四起颠沛流离,享受过爱情甜蜜幸福宁静。在跨越世纪的1...

  • 杨绛先生取得个人巨大成就的原因

    在读完三本“杨绛传”——《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杨绛传(追思纪念版)》以后,...

  • 读《杨绛传》

    这是我第一次看关于杨绛的书籍。我相信不会是最后一次。 此前隐约晓得,她是钱钟书的妻子。声名远播的“最贤的妻,最才的...

  • 读《杨绛传》

    工作闲暇之余,断断续续读完了《杨绛传》。工作时总会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但是读到这本书时,心中的种种烦闷一扫而空,杨绛...

  • 读《杨绛传》

    期待已久的书,《杨绛传》。36万字的人物传记,记录了杨绛先生如何从新式教育下的闺阁小姐成长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 读《杨绛传》

    一本《杨绛传》断断续续看了许久,最近才看完。 2016年5月25日,杨绛去世。 我在空间发了一条动态,内容是英国诗...

  • 读《杨绛传》

    文/心怡2015 读完《杨绛传》内心满是安稳,沉甸甸的感动,整篇书里唯一萦绕的是钟书二字,"钟书"无不钟情于书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杨绛传》感家教重要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de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