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文化
唐太宗《秋日二首》诗词赏析

唐太宗《秋日二首》诗词赏析

作者: 榆木斋 | 来源:发表于2018-08-30 23:50 被阅读30次

    枯木

    《秋日二首》

    【唐】李世民

    其一

    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

    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

    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

    其二

    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

    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唐朝建立和统一的主要奠基人,在他的领导下,开创了举世闻名的贞观之治,从而为大唐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唐太宗的文治武功,自古以来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的重大贡献有目共睹。唐太宗不但从谏如流,善用人才,而且自己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全唐诗》收录了唐太宗88篇诗词,不少诗词沈丽高朗,凝练隽永,广博深邃,意境幽远,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

    《秋日二首》诗词,从词义分析,应该是唐太宗晚年作品,描述的是终南山翠微宫的秋日风光,在优美的景色中,流露出淡淡的秋思和闲愁。

    第一首,“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金风”即秋风,秋天西风起,西方五行属金,因此人们称为“金风”。秋风一起,菊花三五成丛,散落绽放;荷花凋零,莲蓬结籽,不再是夏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因而比较稀疏,反而衬托出莲叶上的露珠晶莹如玉。其中的“菊”和“荷”,“散”和“疏”,“金风”和“玉露”相对比,观察细腻,对仗工整,字字锤炼,颇为传神。

    “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酷夏已去,鸣蝉不再;秋天到来,大雁南飞。“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缬”在这里是印染的意思。秋高气爽,终南山高耸入云,云雾在半山腰缭绕,犹如望着高山发愁,衬托出终南山之高;彩霞犹如织锦,把天空印染的非常壮丽。这句的“愁”用得甚妙,构思巧妙、奇思幻想令人钦佩。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最后这句历来争执较多,有的解释认为“峨眉”指的是峨眉山,翻译过来是“远远的看过去,希望看到成都的模样,但是映入眼帘的却是巍峨的峨眉山”,笔者认为似乎不妥,此处的“峨眉”应该是“蛾眉”。因为唐太宗没有去过四川成都和峨眉山,这首诗应该是在终南山的翠微宫所咏叹,因而此句的翻译有点不恰当。以笔者看来,应该是唐太宗听说过四川天府之国的秀丽,向西南眺望,终南山一片云山雾罩,遮挡住了视线,古人用“蛾眉”来形容山的形态,因此“蛾眉”似乎更为妥帖,也符合整体诗词的解释和连贯意思。

    《秋日其二》同上首一样,同样是先描写风光,不过上首是初秋的景象,这首则是描写的仲秋景象。

    “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兰沼”有的解释为首联用的“偷春格”形式来澄清阳春的兰花幽香,然而该诗颔联依然对仗工整,因此解释颇为牵强。其实“兰沼”应该指的是翠微宫,古人喜欢兰花,因为有“王者香”和君子气概,形容宫殿则常用兰来形容,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这里的兰宫就是指华美的宫殿;兰沼则是充满奇花异香的翠微宫的代指。这句的意思是:秋高气爽,华美的宫殿分外明朗,在秋风的吹动下,桂花树摇曳多姿,香气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仲秋时分,早上露水凝珠,晶莹欲滴,金黄色的菊花遍地绽放。一“凝”一“散”,金玉满堂,壮丽辉煌,气势恢宏。“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山峰高低起伏,在日光的照耀下不断变换着影子,云朵飘逸,在空中移动,把动态的山间秋光描述的淋漓尽致,时空变换,秋兴顿起,生机勃勃,令人向往。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尾联则作诗眼,瀛洲和蓬莱的仙境最然不敢奢望,然而放眼眼前的优美泉石风光,也算知足爽快,愉悦自己的内心才是真谛。

    总体来说,《秋日二首》诗词,唐太宗胸有丘壑,自成一派,变腐朽为神奇,凝美景于诗意,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壮阔的优美秋日风光,用词凝练,对仗工整,构思巧妙,想象丰富,气势恢宏,大气磅礴,也体现了唐太宗的胸襟气魄,从而奠定了初唐新兴律诗的基础,开启了盛唐文化的初端。

    2018/8/30榆木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太宗《秋日二首》诗词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ej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