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古诗二首
《塞下曲》一、《塞下曲》,作者:[王昌龄]
塞下曲
饮马度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解:
平沙:大沙漠。
临洮:今甘肃岷县境内,地临洮水而得名,秦长城西起点。
长城战:指开元二年,唐将杀敌数万,“洮水为之不流”一事。
咸:都。
足:充塞。
今古:从古至今。
乱蓬蒿:散乱在野草之中。
赏析:
这首乐府曲所述,当为追忆开元二年(714)薛讷大破吐蕃一事。此诗以长城为背景,描绘了战争的悲壮与残酷。
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征人白骨成丘的荒凉景象。
全诗叙写战争之惨烈,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反战思想,读来苍凉悲壮。
二、《老将行》,作者:王维
老将行
[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虎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买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廖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颖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老将行》注解:
“步行夺得胡马骑”:是指汉名将李广,被匈奴擒获时 ,途中遇到一胡儿骑着良马。李广趁机一跃而上,将胡儿推下马背,疾驰而归。
邺下黄须儿:指曹彰,曹操第二子。
蒺藜:即铁蒺藜,是古代一种军用的撒布障碍物,有四根伸出的铁刺。
缘:因为。
数:命运。
奇:单数。汉武帝曾以李广年老且运气不佳 暗示卫青不要让李广抵挡匈奴,所以被看成无功。
飞箭无全目:意指射艺精湛,能射中鸟雀的眼睛。
杨:即疡,一种疾病。
故侯瓜:是指邵平,本是秦东陵侯,秦朝灭亡后成了平民,在长安程东种瓜。
先生柳:晋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因门前种有五棵柳树,故自号五柳先生。
牖:窗户。
疏勒:指汉疏勒城。
使酒:恃酒逞意气。
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聊持:且持。
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
“耻令越甲鸣吾君”:让敌人甲兵惊动国君是一种耻辱。
鸣:惊动。
赏析:
本诗大量使用典故,从不同角度、多方位的叙述了一位老将的一生。他一生东征西战,年轻时就立下了卓著功勋。
可是,这样的良将却没有获得任何封赏,反被遗弃。最后,老将不得不靠躬耕叫卖来维持生计。不过,老将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消沉,在国家战事又起的时候 ,他不计得失,再次请缨保国。
本诗巧妙揭露了统治者赏罚不明,歌颂了老将高尚的爱国热忱。
本诗章法整饬,对仗工整自然。语句经过诗人的精心打磨,达到了意新而词高的的艺术境界。
备注:说明文字来源于相关书籍。
后记:
一、通过对古人二首诗的反复通篇阅读和理解,可以得知:对于处于非和平时期的古代人,他们对于当初所处的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里采取的行动,他们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从诗词里可以得知:前一首诗的作者王昌龄,在《塞下曲》里面营造的意境,是荒凉的,对造成生灵涂炭的处境,深感惋惜,有主和的意愿。
而后一首诗《老将行》,其作者王维,则是完全从另一种角度来阐述了一位古时的将士,在当时的处境里,深明大义,对保家卫国,守土有责的坚守和担当。
二、某些品种的纸张只适合绘图,不适合用于硬笔写字,因为这种纸质卡顿、笔尖和笔画无法挪用开来,从而无法达成预期的效果。
部分图文简书首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