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饼子读书散文
读张爱玲的《金锁记》傅雷曾说,这是张爱玲写得最好的一篇小说

读张爱玲的《金锁记》傅雷曾说,这是张爱玲写得最好的一篇小说

作者: 饼子啃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13:25 被阅读13次

我之前在一些小说的解读文章中提起过,关于我们过去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评价方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被文学界否定,然而虽然被否定,但我们过去以文以载道的方式否定的一些小说作品,却始仍有很多读书爱好者对他们有过多的偏见,比如张爱玲的就是其中之一,也许这种偏见还要继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就如张爱玲的那篇《金锁记》,余毒的影响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清楚干净的。

如今我们的阅读体验大多数还处在一种无煽情不愉快的表层欣赏水平上,无法深入到艺术层面去进行深度的阅读体验,就如最近的于丹和过去几年的余秋雨作品,被大多数读者认为是大师,殊不知一些具有极深文学艺术修为的批评家们,对他们的作品却感到太过于肤浅,除了煽情还是煽情,于是就有了人评价说是“文化口红”涂抹在苍白失血的精神之唇上,一滋养营养不良的文化颜面。

在这里我引用傅雷的那句话我觉得比较恰当,傅雷是这样说的:我们的作家一向对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五四之后,消耗了无数的笔墨来写关于主义的论述,仿佛一有准确的意识,就能立地成佛似的(大意)。在他的这句话里,技巧就是指的文学艺术,主义就是那个时代所谓民族的、爱国的内容,在这里我就不再解释为什么文学艺术要与那些主义分开,使其自己具有独立性,大家可随便打开“度娘”,打上一句文学为什么不能与某某主义在一起,它会给你准确答案,我也在解读的文章中多次的阐述过,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在此我不再赘述。

傅雷对张爱玲的作品有着相当高的评价,我想这是完全站在文学艺术的角度,是客观的,不趋炎附势的一种文学态度,其中他对张爱玲的那篇短篇小说《金锁记》评价最高,他认为这篇小说是张爱玲写的最好的一篇。我们今天跟着傅雷的脚印来细细品味这篇短篇小说《金锁记》。

这篇小说同其他同时代的小说有着截然不同的写作意识,我们回顾那个时代的小说,大多数都是追求理想,追求自由,或者是抨击万恶的资本主义等等,但张爱玲却在写一个普通家庭的女人嫁给了富家做太太的故事,去富家当一个残废少爷的媳妇,这个媳妇就是主人公七巧,傅雷说这篇小说与鲁迅的《狂人日记》一样具有代表性,我想如果狂人日记是拉开白话启蒙小说的序幕,那张爱玲的这篇小说应该就是保留了小说本来的面目,延续着明清小说的命脉基因,继续书写这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曾经的曹雪芹写下了贾宝玉的悲剧,那个悲剧代表了那个时代对于爱情的毁灭,那么七巧的悲剧就是写了张爱玲那个时代对爱情的毁灭。

故事表面上讲了七巧嫁到了富家最太太,最终让自己沉迷在黄金的枷锁中,直到自己暮年,又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的幸福给破坏,就这样一个悲剧,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清朝遗老家庭里的一个牺牲品,最后又让自己的下一代继续做这样的一个牺牲品,七巧的心理显然是一种变态的心理,如果以过去阶级的方法论去解读,无非就是封建的制度迫害,其实如果以这种非黑即白的角度去理解世界,那就太片面了,我们看到七巧在自己的青春年华,自己的爱情没有得到满足,于是就在自己的生命中形成了自己的那种心理扭曲,最终又将这种扭曲来牵连几个人的幸福来补偿自己干瘪的灵魂,而这种扭曲就是来自于“黄金的情欲(傅雷言)”。

我们把整个故事分为两大部分,前部分就是这种黄金欲望对人生命灵魂的那种戕害,七巧自己的丈夫没有了那种生命的气息,于是黄金的欲望就占据了七巧的整个人生,她在焦灼中期待着,在嫉妒中生活着,我们如果破除世俗的偏见,到故事的中间位置,季泽重新站在七巧面前的时候,那是她最后一点点爱情的泡沫,就这样被吹灭,从这里开始,故事开始走到了七巧命运的另一端,故事开始了另一个方向。

七巧也从愤懑变成了怨毒,剩下的半生都是在发泄,她看到自己的儿子要变成别人的丈夫,于是怨毒开始发泄,她无法忍受别人可以从她身边夺走任何东西,哪怕她把这些带到自己的坟墓。

最初的黄金锁是用黄金锁住了爱情,结果却锁住了自己,这句话是傅雷对七巧的解读,我们看到七巧带着上一代的余毒正在侵蚀着下一代的生命之时,却同时也看到了作为七巧的儿女们,似乎对得失从来都显得淡然,这是一种平静还是与生俱来的麻木,我想在他们的年轻生命力,爱情从来都没有真正在他们的内心萌芽过,长安的两次快乐的感情开端,都被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坦然的放弃了,对比七巧的阴森,我们看到长安姐弟的是那种寸草不生的心灵荒漠,没有受到家庭情爱的浸染,怎么会有爱情的种子,怎么会有那种不折不挠的爱情生命力?

在结构和节奏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短小精悍的小篇幅的特有剔透玲珑,在色彩上我们看到了张爱玲的那种对喻像的运用,已经达到了极致完美手到拈来的境界,就如描写芝寿那瘦小身躯,用些鸡爪子和拼盘来形容,除了形象上喻体与本体之间的相似之外,用吃的东西更能体现这种要被吞噬和蚕食悲惨命运的隐喻。

在心理描写上,用一个简单的月亮,几笔就勾勒出了那种凄凉心境,同时还有那种空间与时间,模糊又淡下去的的转调技术,这让我觉得文字牵动的想象与画面牵动人的想象是不能同日而语。有人说纯文学已死,但如果拥有张爱玲这般文字的艺术,文学它真的会死吗?对于如今视觉艺术如排山倒海之势大肆侵占文字领地的现象,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视觉艺术与文字艺术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文字艺术它仅仅是属于人类的。

文:饼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张爱玲的《金锁记》傅雷曾说,这是张爱玲写得最好的一篇小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gk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