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2:信息技术课程素质教学法(1)

12:信息技术课程素质教学法(1)

作者: N度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19-03-08 16:53 被阅读0次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它包括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一、讲授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讲授法的教学过程:引言阶段——正题阶段——摘要及提问阶段——结论阶段。

3、讲授法教学要领:

(1)讲述的时间不宜过长;(2)讲述的内容适合学生理解的程序;(3)教师应注意讲述的动作、表情和语言;(4)避免照本宣读,兼用教学媒体;(5)随时与学生保持眼神接触;(6)适时地强调重点;(7)同时提供讲演纲要或书面资料。

二、谈话法——发展学生思考力

1、谈话法又称为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谈话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可以是学生向教师提问,也可以是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提问。

2、发问的作用与类型:

作用:使学生有目的地思考,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增强表达能力;增强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评价教学成果;帮助学生发现疑难问题和困难所在。

问题类型:开放式问题;闭锁问题;认知记忆型问题;聚敛性问题;扩展性问题;评鉴性问题;

3、问题的层次:(桑德士:记忆性、理解性、应用性、分析性、综合性、评鉴性。)

4、创造性问题的编制原则。

问题编制原则:答案不是教材内容的重述或记忆、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创造性问题编制策略(属性列举、指出途径、详列用途、推测可能、比较异同、探究原因、预测后果、重组归并、替换取代、改头换面、按图索骥、类比隐喻、前瞻问题、假设想象、角色扮演、时地迁移、突破常规、缺漏暧昧、似是而非、五官并用、踵事增华)

提问的原则:增加参与人数、兼顾各类问题。

创造性的提问技巧有:转引、迅速提示、深入探究、转问、反问

候答技巧:所谓候答,是指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应有很短暂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问题和对问题回答的方式,而不宜要求学生立即作答。分为教师提问后与学生作反应前、学生问答问题之后与教师解答之前两个时期。科学教育者罗威及托宾均指出,候答时间为3~5秒对学生的反应及学习都有好处,候答时间不宜少于3秒。

理答技巧:是指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的技巧。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要仔细听,并且注视学生;让学生把答案説完,不立即中断学生的回答;在学生作答后,不作消极的批评;尽量先由其他学生互相答问和批评;适时中断偏离主题的回答以引回主题,并且提供暗示,使学生把握正确的思考方向和问题焦点;鼓励想发言却又不敢举手的学生发问或回答问题。

相关文章

  • 12:信息技术课程素质教学法(1)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它包括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一、讲授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

  • 13:信息技术课程素质教学法(2)

    三、操练法和实验法——增强学生记忆力 1、操练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与运用知识,掌握技能与技巧的方法。其中需要利用...

  • 14:信息技术课程素质教学法(3)

    (六)探究法——开发学生创造力 指导式探究: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习,亦即协助学生“学习如何学习”。特征:教师在探...

  • 客机-飞机结构-21/21

    课程目标: 1、认识飞机结构 2、对比各类飞机 课程导入: 4C教学法: 1 联系(connection) 把之前...

  • 乡下小桥-17/21

    课程主题:乡下小桥 课程目标: 1、了解桥的结构 2.搭建小桥 课程导入: 4C教学法: 1 联系(connect...

  • 鹦鹉-3/21

    课程主题:鹦鹉 课程目标:了解鹦鹉的饮食与栖息环境 课程导入: 4C教学法: 1 联系(connection) 把...

  • 旋转的坦克-蜗轮装置-20/21

    课程目标: 1、认识坦克 2、学习蜗轮装置 课程导入: 4C教学法: 1 联系(connection) 把之前的学...

  • 吊塔-平衡原理-20/21

    课程主题:吊塔 课程目标: 1、了解塔吊的形态和结构 2、学习塔吊的平衡原理 课程导入: 4C教学法: 1 联系(...

  • 大炮车-10/21

    课程主题:大炮车 课程目标: 1、学习大炮车的用途 2、了解大炮车的基本结构 课程导入: 4C教学法: 1 联系(...

  • 车库-21/21

    课程主题:车库 课程目标: 1、了解车库门的种类 2、学习轴连接,做出车库门 课程导入: 4C教学法: 1 联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2:信息技术课程素质教学法(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hr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