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上,放眼可见边走边盯着手机的人。
刷视频看抖音的,表情随着视频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边走边微信聊天的,在手指的一摁一放之间,谈笑风生,唯其所为。
带着baby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也不时地掏出手机,一会儿录一段小宝贝的视频,一会儿拍几张照片,适时分享着孩子的状况。
亲朋好友聚会,佳肴美酒摆上来了,别慌,先拍几张照片——朋友圈优先。
现在的人不拍照,似乎就失去了看见的意义,智能手机方便快捷的拍照功能,好像是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让自己看与大家看并驾齐驱。
手机的拍照功能,满足了人们随时发现和随时记录的好奇之心,又迅速将这颗能够看见的心,升级为等待评论和点赞的心,一颗向外寻求赞许的心。
是因为分享,才更愿意去看见?还是期待自己的发现总能被别人看见?都赋予了人们通过感观去发现,去储存,去辩赏,去传播的层次需求。
人,如果能够做到用心去观察,所见即所得,所见又非所得。即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为任何套路所捆绑;所见也不一定为实,只因角度不同,这是另一种境界。
曾经以为,与容易失去的东西保持些距离,就可以远离失去;以为痛苦和快乐一样,总是会开小差,这样,痛苦就会绕道而行;以为离别和生死,都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于是,总是在自己的“我以为”里面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是自己的认知能力所决定的看见事物本质的能力。
每个人的文字和语言的背后,都是各自不同的人生阅历。
为此,我们允许因为文字和语言所产生的歧义,更允许人与人之间共通的感情和推己及人的情绪,去看见文字和语言背后,那一颗颗真诚的心灵。
一个人不管在哪种年龄段,都该拿出点精力和时间,去关注一些相对来说永恒不变的东西。
热衷于刷手机,热衷于明星、娱乐、时政、经济、新闻、八卦、时尚,用自己善长关注的资讯,去给一成不变的生活增添几分丰盛感。但每天眼花缭乱变幻着的东西,能给予人的滋养是有限的,因为那些都是别人的事情,与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于是,看了那么多,别人还是别人,自己依然是自己。
能够真正滋养心灵的东西很多,如那些沧海桑田的东西,大自然的东西,文学、艺术、书籍。
眼前的这条江,或许几万年前它还是一座山脉,是怎样的地壳运动让它变成今天的样子?千百年来,大江两岸又发生了多少的故事?孕育了多少生命?成就了多少伟业?
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显得特别渺小。对一条江的敬畏,会转变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生的珍惜。与这样一条大江比较起来,一切变化都是渺小的,一个人的伤痛更像是尘埃,生命的滋养便由此而来。
用心看可以超越用眼看,可以让看风景的自己融入风景之中,或许最终也成为了风景的一部分。
理解别人,理解事物,就是善于去看见事物存在的本质。而理解自己,也是同理。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迷茫懵懂的,因肤浅的认知而遮掩了向外打量的视野,更没有向内探索的勇气。
人际关系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每个阶段的自己。特别是在各种破碎的人际关系的镜子中,也零零碎碎地看见了一路跌跌撞撞的自己。
因为发生了某一件事,因此而改变了对某个人的看法,这样的转变背后,其实是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
每一种向外的定义背后,其实都是在对自己下定义,人们只是很擅长把这些定义,记在别人头上。
多年以后,才领悟到任何事物间的对立都是相对的,所谓的好事或是坏事,只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维度里,不同的结果呈现。或许一件让你欣喜若狂的好事背后,也为你引来了接踵而至的坏事。
美好的事情,就去看美好的这一个面就足够了,要彻底忘记其反面的存在。那些还不太美好的事情,就得不断变化自己的位置去重新观看,直到看见其中的美好为止。
这不是自欺,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的艺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