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参加了一个读书社群,每天大家都会在社群里晒出自己当天所读的书目 ,金句以及自己的感悟,这是一个非常好事情,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分享,去了解到一些好的书; 大家分享出来的观点,还可以促进我们的思考。
但是我发现,这也会造成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总是看着这本书也好 ,那本书也好; 这个也想读,那个也想读; 于是就在V信读书里增加了一堆的书,自己也变得焦虑起来。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过这种情况,就是想读的书太多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这篇文章就是解决我们选书这个难题的。
首先,读书必须必须要有目标性。
没有目标,我们特别容易在知识的海洋里迷失自己,感觉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学。有一个目标就好像汪洋里的一个灯塔,总是可以指引自己不要偏离目标。
可以一次设定一个读书的目标,解决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
拿我自己举例,我现在迫切想解决的是关于正面管教孩子的问题,然后是情感沟通方面,还有时间管理方面,所以我的计划是每1-2个月进行一次“主题阅读”,在一个领域里多找一些书来读,就可以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其次,选择和自己“脾气相投”的书。
解决了目标问题,就是找书了。找书怎么找?就是找那些和自己“脾气相投”的书。
你相信书也是有脾气秉性和风格的吗?书的风格就是作者的风格。
有的人写书喜欢一针见血,没什么废话,直接点明问题,即雷厉风行型;
有些作者写书比较细腻,生怕某一个概念和方法没有讲透,要啰嗦很多话,举出很多的案例给我们以便理解,即慢条斯理型;
有的作者生性谨慎,他们写的书专业性非常强,必须要认真阅读,否则可以读不懂,即谨慎细心型;
有的人会把书写得比较有意思,可读性比较强,也易于理解,即通俗易懂型。
这几类书都有自己的特点,那么你本人是什么性格呢?是雷厉风行,还是慢条斯理?是谨慎细心,还是大大咧咧?
想好了适合自己性格的书之后,那么就要开始选了。
第三,根据不同类型选书。
能够解决自己问题的书那么多,应该选哪一本?我们可以当Dang或是其它网站去搜相关品类的畅销书,然后去豆Ban读书搜这些书的评分。
选出来一些书之后,可以去推断这本书的特点。
通常来说,外国作者写的书,不是属于慢条斯理型,就是属于可读性比较强型,一本书里会举很多的事例进行说明。
而中国作者写的书,要不就是雷厉风行,要不就是慎细心。
如果一本书都在讲一个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写,那多半是慢条斯理型; 如果一本书讲了几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独立的主题,那多半是雷厉风行型。
比如,以我现在正在读的育儿类书为例,我从某网排行榜上搜到了这些:
被框住的就是我想要读的。那么下面我就要看一下目录,才可以基本判断这本书的类型。
比如《陪伴孩子终身成长》就是属于雷厉风行型的,它的部分目录是这样的,可以看出,每一节他都会讲到一个问题,每读完一节我们都可以快速地获得一些知识,特别适合想要快速得到答案的急性子人阅读。
而《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它的目录部分目录是这样的,即使只展示了第一章,我们也可以看出,第一章写的是“是什么”,后面肯定写的就是为什么和怎么样,这种书无疑了,是“慢条斯理”型。
再比如《正面管教》这本教育领域的精典图书,就是属于谨慎细心型,一定要仔细看才可以理解其中的理论并指导自己实践。
再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两本书,作者用自己的小故事和案例来讲述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读起来既非常贴近生活,又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读起来不费力,这就属于通俗易懂型。
选书一定不能只选一个类型的,要多个类型各选一本或两本。
第四,根据自身状态读书。
好不容易选完了书要开始读书了,但是可能会因为今天工作太累了不想读了,或是今天状态好,想好好读一本书。这两种状态下读的书是不一样的。
感觉没状态时,就要读一些轻松的书,等自己精力充沛的时候,就务必要读些难理解的了。
通过一段时间自主安排时间的“主题阅读”,基本上就可以把这个领域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了。
但是呢,最好不要只读自己喜欢的一类书,因为我们很有可能以后把写书评,拆书稿变成自己的副业,遇到的书可不一定都是自己喜欢的呀,所以一定还是要每个类型的书都接触一些。
2021-6-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