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七分钟读完《终身学习》|做一个一直成长的人

七分钟读完《终身学习》|做一个一直成长的人

作者: 叶七里 | 来源:发表于2018-09-04 21:02 被阅读62次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

在种种不确定性和纷杂的变化面前,有人选择置若罔闻,有人选择乘风破浪,其区别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

如果你想寻找能够带来丰厚回报的成长机会,能在不计其数的机遇面前不措手不及,培养一种成长思维将是你的关键。

一旦你把每天、每周的注意力放在成长上面,你就会明白,保持成长思维所带来的回报,要远远胜过你所遇到的挑战,你就会在看似应接不暇的机遇海洋里找到成长的路径。

以下就是《终身学习》所倡导的10个黄金法则:

法则一:将来为上,过往次之

你如何设计你的将来,就能拥有多大未来。

一个美好的明天,对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要想使“明天”比“昨天”更加美好,首先你的希望,你得相信——无论身处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当下情况如何,美好的将来是可以达成的。

这种信念往往足以使你保持成长的步伐。并且,它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

*为自己设定目标,这样你就能自然而然地从过往中抽身而出,去创建美好的将来。

倘若你想不出有意义的目标,这里有个好办法:在纸上写下5~10个去年以来取得的成就,然后想一下,每个成就的前景如何,这叫作“成就的扩建”。

倘若这种方法还不能令你感到兴奋,那就尽量回想一下,在令你充满干劲的事情里,你最喜欢的是哪个,然后问自己:怎么才能好上加好?

法则二:学习为上,经历次之

将精力转为学习,将人生赋予终身学习

不断学习,对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也许你有大量的经历,却在所见、所闻、所做方面并未高明多少。单有经历并不足以保证一生的成长。

但是,你若能定期将经历转化为学识,那么,你人生的每一天都会是成长的源泉。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能把微不足道的事情和情况转化成思想和行为上的突破。

把整个人生看作一所学校,人生的每次经历都是一堂课。学习为上,经历次之。

将经历转化为经验教训,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次经历上面。尽量选择一个特定的时间,如“今天与xx的谈话”,而非泛泛的、不准确的事件结合体,如“我与xx的关系”。

在选择的时候,最好找一个回想起来仍对你的情感有影响的事件。因为在这些情感中蕴含着力量,会促进经历的转化。

想一下,在此事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无益”的,可以的话把它们写下来。然后想一想,下一次如何才能使其结局更好一些,接下来就是带着这些经验教训前行即可。

法则三:付出为上,回报次之

所得易使人沉沦,付出使人成长。

不断为他人付出,对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你应该不断地、更多地付出——帮助别人消除危险,抓住机会,将其长处最大化······如此一来,回报自然蜂拥而至。

你的将来也会充满更多付出的方式,带来更多的回报。总想着为更多人创造新的价值,付出为上,回报次之。

奉献或者付出能巩固并扩展你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为人一生的成长提供了支持和动力。倘若拒绝为别人付出,那么很容易为自己的思想所困,并陷入恶性循环。

领悟“回报并非天经地义”的心态。要想获得回报,首先要为他人创造价值。一旦有了这种信念,你的注意力会自动向“付出”倾斜。

寻找付出序道。看看哪里有未解决的需求,而你恰好能出上力。自愿参与进去,做职责外的事,相信回报终会来到。

法则四:表现为上,赞誉次之

你无法控制他人的赞誉,但你能把握自己的表现。

表现所带来的赞誉只是一种副产品。当然,这种赞誉可能很有用、很有价值,但它不应该是你关注的重心。对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来说,其关注的重心只应该是表现,而非别人对其表现的反应。

对照法则三来看:“付出”是与客体有关的(毕竟,倘若付出的对象不认可,那“付出”也就不是“付出”了);与“付出”不同的是,“表现”是与主体有关的,它源于自身,且以自身为评价。

你能控制自己的表现,却永远不能控制别人的反应、认可或赞誉。

我们的目标是变得越来越好,满意现在的情况,同时努力走得更远,总是使明天比昨天更好。美好的将来需要你自身更好的表现,它需要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法则五:感恩为上,成功次之

学会主动感恩,而不是被动拥有。

在一生的时间里,对不断地、成功的与世界相互作用而言,感恩是最好的保证。

因为我们所有的成交和能力都是建立在别人的残忍和付出之上,倘若不幸,你可以向四周看一看。

作为所有别人制作出来的东西,你用的工具,你刚吃过的食物,你剩下的本子,还有本书的用纸,很难想象你身处的这个环境需要多少人,多少努力。

不管你认为这是侥幸也好,命运也好,事先设计的也好,倘若没有总要说何继环静的有机结合,成功是不可能发生的。

法则六:乐趣为上,劳累次之

带着“取乐”的心态做事,其结果一定不差。

乐趣对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有些人相信,要想成功,就得刻苦劳累。他们对由乐趣而来的任何收获都持高度怀疑。

但是,无论做什么事,创造力与乐趣——为了取乐而不断渴望新事物——都息息相关。带着“取乐“的心态做事,其结果一定不差,甚至更好。乐趣为上,劳累次之。

倘若你能在获得乐趣的同时得到同样或更好的结果,那么享受乐趣就无可指摘。掌握正确的心态,再灵活一些,哪怕是在令人生畏的任务中,你也能找到乐趣并且成长。

利用衡量工具和挑战,将任务变成游戏。用一种名叫“短跑”的技术,将一个大任务分割成可操作的小块,然后将其变成游戏。

所谓“短跑”理念,就是设定一个可衡量的目标,然后将其作为调整,争取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其完成。不断记录自己的成果,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在达到目标时奖励自己一下。

法则七:合作为上,地位次之

感谢并欢迎别人的贡献,而不是于个人得失。

合作对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很多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同心协力,其结果一定好于独立单干。与别人合作,为更多合作创造机会,这样做的话,就能在生活中、在世界上做成大事。

始终做到“合作为上,地位次之”,你就会发现无尽的可能性,以及自己和别人的才能、机会融合时产生的增大效应。

“合作”与“促进合作”并不意味着别人说什么你就做什么,或一味回应他们的需求。所谓“合作”,就是大家都关注与同一目标,各出其力。

坦然面对自己的动机。看看你手头正在做的事,你为什么要做它?是与你自己、与你的晋升有关,还是要为别人创造成果?

倘若自负和对地位的需求妨碍了你为他人创造最好的成果,那就要小心了,因为这样做会令人停滞不前,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致力于创造成果的人超越你。

倘若你真心致力于创造成果,同时又不愿放弃手里的身份地位,那么就看看它浪费了你多少时间、人力、物力。

你守护“地位的成本是多少?倘若你以合作的态度使用这些资源,你能否得到不言而喻的成果?

法则八:信心为上,安乐次之

在赢得小目标后,保持自信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所有的成长都需要超越从前。如此一来,我们的信息——相信自己能接受新的挑战——才会提升。而致力于提升信心,会使我们有勇气克服恐惧,保持上升势头,不断迈入更美好的未来。

要想实现不断成长的目标,就得在两件事上把握好平衡。一是把自己赶出“舒适区”,将信心提升到新的高度;二是在这些新层面上舒适地小憩,使它们变成正常状态。

设定目标,行动起来。你若发现自陷在了“舒适区“里,也许就该设立新的目标了。目标可大可小。

大目标往往鼓舞人心,但要知道从哪里开始,你得把它拆分成可控可衡量的若干小步骤。小目标很有实用价值,因为它容易达成,并且能快速提升自信心。

但是,倘若你想保持向上的势头,就得一个接一个不断设立新的小目标,或将所有小的成功串联起来去完成一个大目标。

关于目标,这里有个秘密:重要的不是你是否达成目标,而是看它能否让你努力奋斗了,因为努力奋斗能造就成长。最有价值的结果,其实是在追逐其它目标时预料之外的副产品。

法则九:目标为上,金钱次之

你的眼光要放在目标上,金钱只是顺便的事。

只把金钱当成目标,会阻碍人的成长。把金钱仅仅看作实现更大目标的一种方式,你就能聚集所有的资源和回报,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非仅仅拥有金钱。

找到“目标感”是一件很难的事。即便那些成功人士,也常常在此纠结。它的关键是:即使是寻找目标的过程,也能引领人走向成长。

在寻找目标的过程中,你会问一些问题,到某些地方寻找答案,关注于某些事物,建立某些联系,在某些事物上找到意义。而这些事,若不是在寻找目标,你是绝不会做的。

即便你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也能通过寻找目标来达到对目标的关注。

寻找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目标,在你发现真正的目标之前一直如此。

想一想,打动你的是什么,给你激情和活力的是什么,这就是你的起点。寻找目标,永远都比寻找金钱能带给你更多成长。

法则十:问题为上,答案次之

真正的好问题,能使你一生都在思考、成长。

问题能打开探究的大门:我们就是这样想象并发现新的可能性。成长并非源自拥有所有确凿的答案,而是源自围绕一个问题所展开的对话。

调动好奇心。倘若你不知怎样才能问出好问题,可以借鉴以下办法:

去接触一些能将你带进未知领域的新事物;读一本书或看一部纪录片,内容是你此前从未有过了解的事物;

与某个不在你日常交流圈里的人交流一下;组织或加入一个讨论组,谈谈你未曾读过的文章或书籍,最好是谈一些你知之甚少的话题。

带着最真挚的探究精神,去接触这些新事物,这样就有很多可以发问的话题了。

最后,用书中的金句结尾:

要想使成长最大化,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始终如一地关注自己成长的方向,这样你就能不断做出关于成长的决定和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分钟读完《终身学习》|做一个一直成长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rp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