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三寶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三寶

作者: 做自己的思想家 | 来源:发表于2019-10-29 06:33 被阅读0次

    [通行版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宝④,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⑤,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⑥;俭故能广⑦;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⑧。今舍慈且⑨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⑩,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天下人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丢弃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大方;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注释]

    1、我道大:道即我,我即道。“我”不是老子用作自称之词。

    2、似不肖:肖,相似之意。意为不像具体的事物。一说,没有任何东西和我相似。

    3、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以上这一段,有学者认为是它章错简。

    4、三宝:三件法宝,或三条原则。

    5、俭:啬,保守,有而不尽用。

    6、慈故能勇:仁慈所以能勇武。

    7、俭故能广:俭啬所以能大方。

    8、器长:器,指万物。万物的首长。

    9、且:取。

    10、以战则胜:一本作“以阵则亡”。

    【帛书版原文】

    第三十二章 三寶(67)

    天下皆謂我大,不宵①。夫唯大,故不宵②。若宵,細久矣③。

    我恆有三寶之④:一曰慈⑤,二曰檢⑥,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檢,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爲成事長⑦。

    今捨其慈且勇,捨其檢且廣,捨其後且先,則必死矣⑧。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天將建之,如以慈垣之⑨。

    ①我:作者自謂,即老子。老子,爲道的化身,故曰大。  “我大”通行本作“我道大”。  乙本作“不宵”,通行本作“似不肖”。至“夫唯大”以前甲本缺,從乙本補之。  宵:本義爲夜也,與“肖”通,據語音名源,宵通小,爲“小”;又義爲相像,音爲去聲。《漢書·刑法志》:“夫人宵天地之貌。”後句甲乙本“肖”皆作“宵”。

    句義:道之大,不似意識想像所比擬之小範圍。

    ②句義:正因爲其大無外,故不可以片面地用後天有爲意識,僅僅單純用智識的狹隘之小而揣度其大。

    ③細:微也,小也。通行本作“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句義:如若小,則又是“其小無內”地細微。

    ④寶:甲本作“葆”,含藏修真學訣義。葆通假“寶”。《史記·樂書》:“天子之葆(寶)龜也。”通行本作“我有三寶,持而保之”。

    ⑤慈:《說文》:“愛也”。帛書作“茲”,修真學象意選字,強調“有心爲德不爲德,無心之慈方爲真”。後兩段同。茲:《說文》:“草木多益”。茲、慈有一共同的異體字,即茲下加四點。

    ⑥檢:本義爲書匣上的標簽,或题写目函。《廣韻》:又檢校也。有檢查、檢點、檢討、檢索等義。又通“斂”,收斂,約束言行。此處指反省、檢查自己的過失。通行本作“儉”。下同。

    ⑦廣:《說文》:“殿之大屋也”。王筠《句讀》:“無四壁而上有大覆蓋,是曰廣。”後句通行本作“故能成器長”。

    句義:我因慈愛眾生,無私無畏,所以果敢有力;由於經常反省檢查自己的過失和不足,所以胸懷廣闊博愛,能慈容包化同;不因私而逞勇於天下,故能成就德道事業的長久。

    ⑧“捨其檢且廣”一句甲本無,疑有遺漏,依乙本補之。通行本作“今捨其慈且勇,捨儉且廣,捨後且先,死矣”。

    句義:由无私的“慈、檢、後”而自然能夠“勇、廣、先”。如果捨公失去“慈、檢、後”而言私欲的“勇、廣、先”,則“勇”非其義,“廣”非其德,“先”非其道。故必爲取禍之道也。

    ⑨建:《說文》:“立朝律也”。《廣雅》:建,立也。  如:从女,从口。本義:遵從,依照。《說文》:“從隨也”。有好像、如同、如果,去、往,若等義。甲本作“女”。女,古通“汝”,亦通“安”(安之異體爲女上有一短橫,形極相近),通“如”(《集韻》謂如,古作“女”)。楚簡本中“如”皆作“女”。  垣:築牆圍繞,護衛之義。通行本作“天將救之,以善以慈衛之”。

    句義:天道所扶生確立者,必以慈愛關懷衛護德者生存發展。德者則以慈愛眾生相印於天道,互爲依存,循軌不逾。

    【个人理解】

          这里道出了老子管理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其实就是管理做人的一个标准,要想率领众人达成目标,就一定要持守这个标准,这其实就是符合道的规律的做法而已,如果不遵守的后果就是“死”,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做人首先的就是“为己”,只不过这里的“为”是指的“做为”的意思。

          道的样子谁也说不出来,因为这个是客观存在却不能用后天的智识观察到的东西,就是看不见摸不着,不过这个规律却客观存在在那里,所以老子捕捉到了这个规律,自己命名为“道”,所以这里所说的三宝就是在个人管理的层面做到的符合道的规律的三个方面。这个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一样适用,道不会随着时代文明的发展而消失变化,这个规律是永恒不变的,从几千年前开始就是这样,就好像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一样,这种规律永远都存在着,所以如何让我们的行为符合这个标准就非常重要,要做顺势而为的事情,不要有违天道的去做事,即使成功了也不会长久保持。

          慈:是指的管理的态度,指的是发心,如果一个管理者是为了权力和利益去管理,没有慈悲的胸怀,不是为了部下的幸福去做事管理,那么就会不顾人的感受与能力,过分的提出要求,从而遭到失败。

          俭:是指的对自己的物质欲望要克制收敛,不要过多的追求物质享受,去追逐利益方面的东西,这样你就会变得非常的胸怀宽广,不陷入利益纠葛的争斗之中,因为你的所求与别人的原本就不一样,那么自然也就会少争斗,规避祸端。

          后:这里说的是“不敢为天下先”,其实这里所谓的不敢为天下先,说的是谦卑居下的这种态度,在老子的哲学里一直都倡导谦虚居下的处事态度,因为“少则得,多则惑”,那么谦下的这种态度更利于自省,更能保持自己内心的清醒和冷静,这种思维方式是能帮助自己获取成功的。

          所以你还会认为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消极避世的,讲述宇宙自然的玄幻哲学吗?很多人都没有细细品味过道德经这部经典,没有读经典之前切不可妄下定义,正所谓没有读懂理解,就不能随意评价指责,我非常喜欢《道德经》,这本书里诉说了一个在道的规律影响作用下,我们应该如何行事做人的道理,站在了管理的更高的角度来阐述这个学说理论,为的是天下苍生,造福万民,为的是天下之利,长治久安。所以我认为《道德经》是一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学做人学管理的绝学,你觉得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三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tw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