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国学经典简友广场成长励志
《道德经》学习第六十二天

《道德经》学习第六十二天

作者: 快乐大拙 | 来源:发表于2019-08-13 06:29 被阅读63次
《道德经》学习第六十二天

今日学习《道德经》天下篇的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本章指出,修道的关键在于要有“三宝”。其中,慈,是三宝之宝。有了慈,也就有了俭,有了不敢为天下先。

【正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

似不肖

夫唯大

故似不肖

若肖

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

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

舍慈且勇

舍俭且广

舍后且先

死矣

夫慈:

以战则胜

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

以慈卫之

【直译】 

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很大

似乎不象任何一个东西

正因为它很大

所以不象任何一个东西

如果象

那么它早就很渺小了

我有三宝

我始终应用并保住它们

第一个是慈容

第二个是啬俭

第三个是不敢站在天下人的前面

因为慈容所以能勇武

因为啬俭所以能厚广

不敢站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成为万物的官长

现在的侯王:

没有慈容却要勇武

没有啬俭却去铺广

没有处后却为官长

死路一条啊!

侯王有了慈容:

用于战则战无不克

用于守则固若金汤

假如天要救某个人

他一定充满了慈容

【我所悟】

老子“三宝”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实际上是道的是三种品德。

老子说的慈,“慈故能勇”,不单是慈爱,而是能够产生勇的“慈”。同样“俭故能广”,也不单是节俭,而是能够产生“广”的“俭”。同样,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是故能成器长的“不敢为天下先”。再结合后文的“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可见,慈与勇相对,勇由慈生;广与俭相对,广由俭生;先与后相对,先有后生。这是老子的有无相生,阴阳相互转化的道理。其实也是在教人,不要执著于所谓的“勇、广、先”,这些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是在舍本逐末,一味如此,反而给自己带来灾难。如果能做到慈、俭、后,守柔,守弱,自然也就能勇广先。

【本章作业】

1、请用2-4个字,描述本章的主题

道之三宝。

2、已手抄一遍本章

3、在无为三要素中,慈指什么?

主要指“通道”。

为何慈为三宝之首,因为圣人的“慈”心,连着所有的百姓的心,自然中间有无数的通道,流传着圣人清静的能量。这是圣人对百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机制。如同大道对天地万物一样,有个绵绵若存的通道,把大道和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用之不勤。故一个“慈”字,把无为的“节点、通道、能量。”这三要素也都涵括了。

4、老子曰不敢为天下先;现代人讲敢为天下先,也有道理。这两个说的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作为三宝之一的“不敢为天下先”是谦虚的大道思想。结合后面的“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不敢站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成为万物的官长。

作为现代理解“敢为天下先”的真实含义就是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该“为”时就积极“作为”,不该“为”时就“退守”;顺应时势而“为”,也顺应时势而“不为”;也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这里的“不敢为天下先”也表达了一种审时度势的智慧,这与孔子的“过犹不及”、“三思而后行”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子倡导“不为先”、“处下不争”的人生原则,这是老子辩证智慧的体现。

5、字的解释:①肖:像;②慈:慈爱,宽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学习第六十二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dp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