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赏桃花,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公司庭院里有数株桃树,近日忽然花蕊怒放,随风飘香,不仅引来许多公司员工间或驻足欣赏、品评,就是小区里的居民,在清晨或者薄暮时间,也纷纷赶来观看、拍照、花前留影。看到人们是如此的欣赏、喜爱桃花,我禁不住想:在古人的心目中是如何看待桃花的呢?他们品赏桃花的情景、心境和态度又是如何呢?
今人爱桃花,我不想凑热闹,尽管上个周末去博山桃花溪去登山,也曾欣赏到那漫山遍野的或红似火,或白似雪的桃花,也曾在桃花之间细观慢赏了许久,但是我还是想借着桃花,去探寻一下古人心中的桃花形象和他们对桃花到底是个啥感受?
在古人写桃花的诗中,最熟悉的莫过于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了,穿越千年,循着“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低吟浅唱,我仿佛穿越来到了盛世唐朝。
遥想当年,青年才俊、诗人崔护,恰逢清明时节,独游都护南庄,但见春风荡漾,万物生机萌发,桃花吐芳争艳,居身桃花丛中,忽见妙龄少女门里窥探,不觉也心旌起伏跌宕,假称口渴叩门求饮,美女热情接待,设床命座,以茶待之。此时的崔诗人哪有闲心品茶,一双眼睛禁不住只往少女的脸上瞟来瞟去,桃红映衬少女青春的面庞,欲加娇艳无限。崔诗人数次以言语挑逗,少女只是注目不语,不得已,崔诗人只好悻悻道别。可是此后,崔诗人并不甘心,心中总是怀想这段寻春艳遇,及至第二年清明,再次来访都城南庄,这时已经是佳人已去,城墙依旧,空旷的宅院,不见了佳人的笑脸,空留下桃花依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勾起诗人无限遐想。惆怅乎,遗憾乎,我想只有崔诗人自己知道了。
唐代才俊青年崔护一首《题都城南庄》令桃花的芳名不胫而走,成千古绝唱。“人面桃花”更是令人想入非非,鲜花美女,相映成趣,不仅令年少的诗人才子为之倾倒,更令张狂少年流连忘返。桃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爱情的天使,是艳遇的媒人,桃花娇艳,美人心动,惹得孟浪男人心旌神摇。如果这种不期而遇的艳遇带给人的是美好与愉悦,那就是交了“桃花运”;如果是这种意外的爱情收获变成一种情感的伤害,那就成了“桃花劫”。桃花运也好桃花劫也罢,总之命带桃花总是充满是非,无论男女,一旦梦见桃花,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双方堕入情缘,各自就成了那桃花的俘虏。
在诗人崔护的笔下,桃花是美妙叠加艳遇的别称,我忽然又想到了杜甫,在我的心中,杜甫这老头一直比较严肃,虽然诗写得不错,但在心里总觉得不容易接近。严肃如杜老头者,也会喜欢桃花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想到杜甫的诗里去看看。几经翻查,终于找到了杜老头写两首诗,读罢才知道,杜老头果然吗,没有崔才俊有趣,在这老头的笔下,桃花不仅不娇艳可人,反而变成了轻薄的象征。他在《绝句漫兴》一诗中写道: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暮春时节,杜老头颤颤巍巍,拄着拐杖,一路沿江而行,他步履徐缓,孑然独立在芳草碧绿、鲜花芬芳的小绿洲上,但见柳絮随风飞舞,落花逐水飘流,全然没有一点杜老头独立特性的傲然品性,这不禁让杜老头无限感伤起来:桃花呀,柳絮呀,你们就像没有灵魂的无主神马浮萍一样,对春天的流逝,丝毫也无动于衷,只知道乘风乱舞,随波逐流。可见,在这孤独的老头心中,桃花那轻薄之态,水性杨花之状,勃然跃然纸上。除此之外,杜甫写桃花的是还有《江畔独步寻花·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一丛无主的桃花在慵懒的春光里,虽然或深或浅开得娇艳,但诗人却实在拿不定主意到底喜欢深色的还是浅色的的。在这里,杜老头又明确地感觉受到了桃花的轻薄引诱,虽然他在深浅之间不知所措,但也明显感到桃花对自己的吸引,也令自己不能自已。
杜老头不喜欢桃花,这从他的诗中我们已经领略了。但是毕竟桃花之美、桃花之情,着实令人沉醉,喜欢桃花的同样也是大有人在。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就是一例,他在《题菊花》诗中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这个愣头小子,志高胆大,在他的心中,觉得桃花就是那报春的使者,傲然笑对寒冬萧杀的勇士,所以他就将自己的冲天理想与桃花的报春讯息并提,对桃花情有独钟,他看中的正是桃花带来的一片新春的天地。
要说起对桃花的最爱,我觉得那非明朝的风流才子唐寅唐伯虎莫属了,他在《桃花庵歌》诗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桃花的喜爱之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他居身在桃花庵里,摘花换酒、酒醉眠花、花开花花落年复一年,甘愿老死在桃花之间,神马功名富贵,都比不得这桃花庵里的桃花更令人流连忘返。
其实,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中,桃花一年四季都与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桃花在一年四季的生长阶段不同、人们一年四季的情趣不同,所以对桃花的欣赏和体味也就不同。阳春三月,是桃花盛开的花期,这时桃花飘香,此时正是人们出游探春、踏春、寻春、赏花的最佳季节,多少俊俏儿郎和仕女佳人留恋花间,敞开情怀,或含情脉脉,或执手泪眼,互诉衷肠,期间不知道发生了几多哀怨缠绵的爱情故事,所以从正月至三月被古人称为桃花春。难怪诗人张志真在《过深州蜜桃园》用“三月桃花红似火,尽是春风来点燃”写桃花,真不知道是春风催红了桃花,还是桃花点燃了春天火热的激情。每年四至六月是桃树结果的时候,文人雅士乘凉纳暑,一把桃花扇在手,招摇过市,兀自风流,成为时尚,名为纳凉消暑,实为显摆卖弄,使得扇子成为这一季节里的独特风景,所以四五六月自然也就被人们成为桃花扇了。七至九月是金秋之时,以金当令,具萧杀之意,人们因此称之为桃花刀。据说凡带桃花刀之人婚姻或恋爱时都易造成争斗现象。十至十二月是一年的隆冬季节,万物伏藏,人们无事可做,因此这一季节也就成了休闲享乐的季节,人们饮桃花酒,借以即兴求乐。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桃花是如此的息息相关,由此也就可见桃花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之深了。
穿越千年读桃花,感觉古人心中对桃花并非泛泛之爱,桃花在他们的心中和他们的年龄、境遇、性情都有极大关系,他们也不是单独地为写桃花而赏桃花,他们是在写桃花赏桃花,其实也是在写他们自己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