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简友广场想法
《纸上雕虫》忆当初

《纸上雕虫》忆当初

作者: 任之_26ab | 来源:发表于2020-11-23 20:52 被阅读0次

    《纸上雕虫》忆当初

                林伟光

      我第一本书《纸上雕虫》,是一本自印本,没有书号及出版社的非卖本,不是公开的出版物,当然不能摆到书店去卖。不过,这本书在我所有出版的书中,却是最难寻找者,连我自己都藏得不多。当时印了六七百本,从自印的角度说,印数该是还可以的。我甚至怀疑是否散赠得完;孰料,十多年之后,倒成了很稀少的版本,真是想不到。

      大约五六年前吧,忽然,我接到有一位书友从网上购到的《纸上雕虫》,这是一本签赠本。它是如何流传上网的呢,却又如此因缘凑合地居然被这位书友买到?人生的种种不可思议,真是匪夷所思。他让我在书上写几句话,当然从命。具体写些什么,已经忘记了,或者记一种书缘,或者一份感慨吧。而由于铭感,又随手找出一本新著也寄赠他。

      前人说,书出版后就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我很相信这个说法,我对《纸上雕虫》,没有很刻意的珍惜,却也不菲薄,曾经家中还藏得有时,只要有人索讨,则会毫不犹豫地寄赠。我想,书是被人读的,能够流到喜欢者的手中,并被他所阅读,正是其最好的归宿。有人对自己的签名本流落到网上或旧书摊,耿耿于怀。我倒不会如此的,不是我的大度,而是觉得与其不读而被冷藏,倒不如流动到喜欢者的手中更好。

      这本书是我印成的第一本书,由一位喜欢我文章的读者力促而成的。说来呢,这位读者也是大名鼎鼎者,是中国首位女引航员,——好像迄今为止,还只是这一位,在世界好像也少见的,她就是李正容女士,曾多次登上央视。

      一直以来,我甚怕交往名人,总是敬而远之。我与她似乎是不可能交集的,但一切的事情总有令人意想不到者。我没想到她那么喜欢我的文章,而且坚持追读着。2000年春天,我不幸罹病,几乎死去,劫后的那个时期写的文章,不免就略有些灰暗和消极的情绪。那时,好像很喜欢写生死的话题。忽然的一天,我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我经常接听过这样的陌生人的电话,我是编辑,这也并不奇怪。但这电话,却是李正容打来的,自报家门之后,她就大谈特谈起我的文章来,其稔熟的情况,很让我惊讶,也深深地被感动了。后来,她就更多地写信给我,毕竟电话里总有限制,不能畅所欲言。再后来,她干脆邀请我去她家面谈。在她家那简朴的小客厅里,她心直口快地批评了我,说人生总会碰到种种困难,关键是要正视,要坚强地克服,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坐谈时,却更多地倾听她谈自己丰富的人生。一个女性,却勇敢地闯进了男人的世界,成了女引航员,在世界上都是一种奇迹,而这也让她经历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要经常碰到各种卑视和傲慢的眼光,但她坦然面对。李正容坦荡的襟怀,以及永不言输的精神鼓励着我,让我深受教益。

      有一天,谈着谈着她忽然向我索书,说剪读了不少文章,还没有你的书。我只好抱歉地说,还未结集。她深感意外和惋惜,说都是好文章啊,如果散失了多可惜!于是,不但怂恿我出书,而且热情地一定要促成这件事,说你不要管,一切我来办。她只要我负责提供书稿及校对等事情而已。她的盛情,我如何能推却呢?而以她雷厉风行的性格,却也断不容许我拖延的。结果,一两个月后,就有了这本《纸上雕虫》。此书是由她侄儿在深圳的印刷公司印刷的,收集了我所发表的自己觉得可以保留的各种有文学性的文字,大三十二开厚厚的一大册。不少人读后都说,这应该分编成二本书才合适。但那时,却是听从了她的话,尽可能地都收了进去。结果,就成了如此的模样。

      这其实是发表的文章汇编印刷本而已,没有必要的设计和装饰,跟当下的精美的自印本,根本不能相比。但这是十五六年前出的书,却也不能有太苛刻的挑剔了。

      当然,随着自己马齿的增加,岁月流转无常,人渐渐老了,鬓发已星星斑白,思想有了许多改变,乃是必然的。于是,后悔的事情,每每无可奈何。古人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庾信如此,但自己却不敢说耳,当然悔其少作,却也难免的。而这本《纸上雕虫》中所收集的,恰恰是所应该追悔的少作啊。

      悔少作是不少写作者的常态,都想藏拙。于是,就有了这么很有趣的游戏:一边是千方百计地修改或干净利落地毁去,当它从不存在似的;一边却是想尽心思地搜寻索隐,当个掘墓人,将其初版的作品发掘出来。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表现,真是好笑!但对于想掩盖少作的作家,这种发现却是很痛苦的无可奈何,他未必乐意。钱锺书晚年不惜对龚明德兄兴起诉讼,其原因正是如此。

      我虽悔少作,却也并不想掩盖,自己不是名流,也不必考虑得更多;何况,这些文字都出于我手,写时也殚精竭虑,耗费了许多精力。虽不无稚拙,或不完备者,却也不必故意地简落。我以为,如果没有少作,又何来今日之我?已经发表了,就成了公器,有它自己的命运,好歹随它去吧。反正,存与不存,已不是我所能够操心的了。

      汪曾祺喜欢不断改写自己的文章,有一篇短小说,他在晚年时还重新写过,这很有趣。我觉得这比修改或毁掉更好,两种不同的文字版本,是不同时期心路的轨迹,正可相互映证。我们对比着读,可以感受一个作家的创作历程,对研究和写作都不无意义。我没有汪老这份耐心和韧性,既无兴趣重写却也并不修改,我想,就这么让它存在着吧。

      如今,我已经出了好几本书,还有一本艺术评论集《艺海清华》正在印刷之中,将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出书于我已是常态,没有一点新鲜的感觉了。不过,出版了这么多的书,我所难以忘怀的,还是这本《纸上雕虫》,其中的文章有我青春的情怀。年少轻狂也罢,那份青葱的激情,却是此后所不会再有的。

      李正容女士已于2015年去世,——愿她安息!我们年龄相隔甚远,是一种忘年之交的惺惺相惜,此书正是我们真挚友谊的见证。想起了《纸上雕虫》,就怀念着这位可敬的老人。

     

相关文章

  • 《纸上雕虫》忆当初

    《纸上雕虫》忆当初 林伟光 我第一本书《纸上雕虫》,是一本自印本,没有书号及出版社的非卖...

  • 雕虫

    屏前逸老学雕虫 律绝初成待内功 炼句措辞循古韵 缘情纪事逐新风 寒英绽放蜂群疬 赤桂飘香雁字翀 浩浩长河呈远忆 澄...

  • 盗名

    陋语稗言名难付, 纸上讨虏势如虎。 繁华荡尽声名逝, 残雪冷月忆当初。

  • 【七律(新韵)】冬夜听雨有感

    冬夜惊声不复眠,隔窗听雨忆当年。 科场落第志未竟,投笔从戎图梦圆。 戍守洞庭十五载,披星戴月日无闲。 脱袍误为雕虫...

  • 【五律(新韵)】立秋日抒怀

    当代/雕虫小吏 逝水送流年,白发入鬓前。 故交多梦忆,往事去如烟。 进退置身外,腾达抛日边。 人生行过半,一切应随...

  • 忆当初

    不知从何时起,晚上的时间,我总是不愿意用来睡觉,莫名的觉得这个时间,弥足珍贵。 不知从何时起,我很少与人吐露心事,...

  • 忆当初

    墨蓝的天空好高,好远, 淡淡的云朵好软,好甜, 妩媚的月亮好美,好仙, 估计今晚的嫦娥也最是鲜艳, 安静的草儿打着...

  • 忆.当初

    我们跳跃着,并且彼此欢笑着/ 努力的穿梭于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 我们在这个车水马龙的世界中/ 努力的投射下属于自己...

  • 忆当初

    流年易逝人易老 花亦无娇,人亦无娇 忆梦当年豆蔻时 面若桃花,心若蔷薇

  • 忆当初

    忆当初, 你我心心相惜, 恨不得通宵达旦把酒言欢。 忆当初, 你我嘘寒问暖, 恨不得同穿一件衣服不分彼此。 忆当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纸上雕虫》忆当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av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