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
哲学在中国文化的地位
1.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凡是xx论,都是反思思想的产物。
2.中国人的精神基础是伦理而不是宗教,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对于超道德价值[EW2]没有觉解。
中国人并不是没有对超乎现世的追求,只不过他们不是宗教的,而是哲学的,在哲学中体会到了超道德的价值。
哲学获得的更高价值比宗教获得的更为纯粹,宗教中常常混杂着想象和迷信。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1.中国哲学的历史有一个主流,是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人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圣人,是和宇宙的同一,得到这个同一是否需要离开社会,甚至否定生?
入世和出世
佛家说,生是人生痛苦的根源,只有脱离生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这就基本的“出世的哲学”。
另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事物,只讲道德价值而不讲超道德价值,这种即是入世的哲学。
2.从表面来看,中国哲学是入世的,无论哪家思想,都直接间接说到了政治和道德[吴某某4],表面上看中国哲学注重的是社会而不是宇宙!看的是人伦日用而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而不是来生。
所以中国哲学中的“圣人”,与佛教所谓的“佛”和基督所谓的“圣人”,并不是一个范畴下的,不是全知全能的无上天尊,而是现实中做到极致的“人”
不过中国哲学并不如此简单,中国哲学试图做到的是将对立的入世出世融合起来,统一成一个合命题。如何追求,则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
中国哲学的圣人,是“内圣外王”,既有精神成就,又有社会功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必须是王,而是指按道理而言他应当称王。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中国哲学家并不通过著书教学来研究哲学,中国哲学家从来并不以哲学家自居,哲学并不是一种职业,所以我们只有通过他们的书信和教学实录来研究他们的思想。
他们的著作并不明晰,明晰和暗示是相对立的,富于暗示而非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照道家的说法,道不可道,只能通过语言的暗示,一旦get了,就应该马上把固定的语言忘掉。
语言障碍
因为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所以任何的翻译其实都是解读,从而丧失了其中的丰富内容,所以一直没有完美的译本出现。
Derk bodde《中国文化形成的主导观念》
高于道德的价值(超乎现世的追求)就是超道德价值。爱父母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准超道德价值,爱宇宙是超道德价值。
从出世哲学的角度来看,入世的哲学主义太功利了,他或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错路的人快跑,越跑越错。
哪怕是公孙龙的白马非法,其实也是“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最终都抱着化天下的梦想。
所以中国哲学家每个人都是不打官腔的苏格拉底,他们的哲学不是只用于思考,而是要勇于实践,在极端的情况下他的哲学简直就是自己的传记,处处都是自己的所作为,毫无不可实现的虚构。
有入世成分的出世思想,要自己可游可居,而非无法触摸。
这和柏拉图的“哲学家王”很类似,但是区别在于柏拉图认为哲学家称王是需要做出极大牺牲的,而儒家则认为这是圣人分内的事情,作为宇宙的臣民拯救这个宇宙。
所以《论语》《庄子》都是一些简单的结论,推论全都丢掉了,但这些结论和暗示都耐人寻味。得鱼而忘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