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分之一社交恐惧

作者: 刘老师0 | 来源:发表于2017-09-20 21:02 被阅读66次

    上完第一节天赋组的课,开始用组长的5A工具,突破框住自己的行为模式。

    当开始觉察自己的“框”时,脑子里一下子有这么多:低价值;情绪化;不自信;过度焦虑;社交恐惧。最终选择从社交恐惧开始,一方面是因为与目前自己的状态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是对我来说相对容易去克服的。

    一、觉察(Aware):

    1.觉察事实:两个对立的社交模式

    ● 模式A:消极被动

    有一次刘先生陪我去产检,当时需要做一个胎心监测,门诊那里已经下班了,医生说可以去住院部一楼那里去做。于是我们过去住院部,但一路都没有看到指示,显示哪里可以做胎心监测。刘先生说,你去问问里面的护士,她们肯定知道。我说,没事, 我们再找找看。找了半天还是没找到,于是我对先生说,要不你去问问吧。他一下子就看出我是怕,是在逃避和陌生人交流,所以干脆他自己跑进去问。

    除了这件事实,我发现自己内心比较不喜欢团体活动,能不去就不去,但总会碰到必须参加的。这个时候,内心有一点怕,觉得那么多人一起,我到时候跟谁玩。接着我会在大脑里扫一遍同去的人,如果扫描到自认为很熟的人,便会主动找她,说到时候一起啊之类的话,然后心里会比较放心,好像有了依靠。如果扫描不到这样的人,我会想办法编一个无法拒绝的借口,不去参加这个活动。假如实在找不到理由,或者规定这个活动是不能缺席的,只能硬着头皮去,结果就是整个过程我会非常焦虑,盼望早点结束离开。就像我参加了很多社群课,在群里也是偏沉默。

    ● 模式B:积极主动

    我的工作是一对一咨询,来的客户都是第一次见面,也就是陌生人。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大部分时候我是占主导,掌握节奏,我的思维逻辑也蛮强,内心不会怕,有很强的自信和气场,因此有一些客户一直保持着互动,碰到相关的问题也会第一时间和我微信交流。

    2.觉察原因:回归原生家庭进行链接

    因为自己业余也看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所以觉察原因时直接连接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回忆一段对我来说比较特殊的时光,希望有所发现,幸运的是get到了。

    ● 模式A像极了我与父母之间的模式。11岁的时候,我从一个家庭完全脱离进入到另一个家庭。在这以前见过我父母几次,到11岁的时候,正式生活在一起。对我来说,他们是。我印象深刻的第一“陌生人”。环境的改变,加上父母都是严肃的人,对子女要求也很高,于是我说话做事开始变得小心翼翼,而且内心惧怕与他们沟通,在家里很少说话,除非是学校有什么事,不得不说的时候,我会心里酝酿很多遍才敢小声说。这就像我去产检的时候,问医生什么事就是很小心翼翼,声音也很小,好像不敢问。我老公就说,其实你声音大一点更好,这样医生听了也会精神很多。

    首次接触的父母,医院的医生,还有同事,我与这些人已经有了心理距离,不管远还是近,心里都会对他们有一个预设,大概这也是与他们相处模式一样的因素之一吧。

    ● 模式B与我初中以后和同学之间的交往模式很像。

    那个时候,我的状态可以总结为:在家静悄悄,在校叽叽喳。我很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聊天,一到了学校就话很多,印象中大概有两次因为上课讲话被老师罚站。客户、同学,都是一开始没有心理距离的一类,彼此都是空白,因此更容易打开自己。

    觉察原因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开头讲到自己的几个“框”,都能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找到影子,甚至我现在的家庭也有我和我老公各自原生家庭的痕迹。也因此提醒自己在育儿方面要做一些提升,因为我们的家庭同时也是我女儿的原生家庭。

    综合以上,自己大胆推测,现在的两种社交模式,是以前在家和在外两种状态的映射。

    二、接纳(Accept)

    1.接纳事实

    之前我是一直回避去讨论这个问题,但是内心也会去到底怎么回事,特别羡慕自带人缘光环的人。最近是被我老公点了一下,是通过一件事很直白地跟我讲。不过他也说,要是搁以前不会跟我说的,知道我第一反应肯定是否认,现在可能也是看到我的一些成长,所以选择我又犯的时候讲了出来。也可以说是他帮助我去觉察,所以我自己可能是先接纳后觉察的。

    2.接纳原因

    对我来说,"框"住自己的会有消极或者否定的词汇,去找深层次原因时,需要回忆一些不太积极的事情,甚至刺痛到内心的片段。我自身是看重内因,遇到事情会去想自身的问题,虽然有时候会因为面子归外因,但内心是知道的。所以给了自己很多压力。就好像社交方面,之前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怎么是这样等等。

    3.接纳需求

    从两种模式中能够看出,自己内心深处还是渴望与人链接,并有深度的交流的。以前并不这么认为,觉得只要和身边亲近的人搞好关系就行了,其他跟我无关的人,那就无关咯。也就是会给自己设限。

    三、感恩(Appreciate)

    模式A的社交,让我能够很好地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坚持自己的个性,从而也规避了一些烦恼,因为情感链接越多,可能随之而来的烦恼也多。

    模式B的社交,让自己与人链接和沟通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自信心得到提升,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从而使自己变得更有能量。

    四、行动(Act)

    针对两种模式的切换,以后在与不熟的人沟通中可以尝试以下行动。

    1. 觉察到自己处于模式A时,提醒自己,你是需要和他们有链接的,这些人都是你的资源,也许连接的过程中帮着机遇。这一部分现在已经做得比以前好多了,可以慢慢打开自己,让自己参与其中,释放自己的能量,向模式B过渡。假如过渡不顺利,那就先不过渡好了,事后想想原因,并不是所有模式A的状态都要向B转化。觉察的目的也不是去征服这些“框”,而是善待它,并利用它,作为唤醒自我的呼声。当看到自己受困于某种行为模式,并且无力挣脱时,不要告诉自己这样很不应该,因为越是和它抗争,它的影响力就强。就好像追溯原生家庭,并不是为了抱怨什么,而且去了解,然后面对。

    2.处于模式B时,很容易因为陷入滔滔不绝的状态,此时最需要提醒自己要“适度”。当自己情绪高昂时,也容易忽视对方的情绪和感受,所以,这种状态下,谨记少说多听。

    五、坚持(Adhere)

    坚持步骤四中的方法,时刻提醒自己,一点点提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二分之一社交恐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fa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