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带团队的人,从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慢慢意识到需要了解管理的知识,开始找书看,从书中汲取一些经验,应用到实践当中。这里大多数人在理解管理这件事情上,认为只要掌握了一些管理的技术,就可以做好管理,所以去搜罗很多管理方法论的书籍,名词、模型、流程背了一大堆,但收效甚微,其实归根到底是走错了方向。
老子说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表面上我们缺乏技术,因为掌握了技术,可以获得即时的利益,现在很多管理的方法论都是以如何管理他人为目的,但我们真正首先需要的,却不是技术,而是情商,这个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才是真正的核心。
意识到只一点并不是因为看这本书,而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书都在讲之前我们认为很虚的东西,这说明,时代不同,我们的方法也应该随时适应时代。
当今的人,物质生活已经充分满足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个体在心理层面更多的关注高级的心理需求,比如自尊和他尊,更希望表达自己,更希望获得别人的倾听和认可,所以现在的管理应该更多的关注情商,而不在技术。
教练已经不仅仅是僵化运用的技术,他更是一种管理的方式、对待他人的方式、思维的方式以及存在的方式。
上一节讲到团队应该相互依赖,把后背放心的交给同伴,情商就是如此,他的基石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经过调查,现在的人对可以倾听自己,相信自己,尊重自己,花时间和我相处,全身心关注我,平等对待我的人印象深刻,喜欢和他在一起。这样会让他感到自己很特别,有价值,充满信心,被支持,充满热情。试问与这样一个人在一起,你不想有激情,就想很平凡都不太容易。
所以教练思维可以最大程度提高绩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让对方产生自我察觉,从而产生信任和支持,愿意去挑战,这就是高绩效的组织。
那我自己举个例子,我信任我的产品经理吗?我信任我的设计师吗?我能依靠我的领导吗?我被倾听吗?我指责过其他人吗?我了解具体情况吗?我倾听过其他人吗?别人能把背交给我吗?如果可以,是什么让我背别人信任,如果不可以,是什么阻碍了我? 很多个问号都需要我去想,也许只有想明白这些情商上的东西,才能创造出高效的团队,否则N年前和现在又有何不同?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4102/c79541a04ad62b2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4102/cfc37d091e7e43b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