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力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上午好!
有幸作为全国最美家庭之一代表在这里发言,我倍感激动。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精神的力量》。
思绪回到阅读《习近平走进百姓家》的日子:我常常被习总书记至深、至浓、至热的家国情怀和人民情怀所感动;被书中记录的人民生活的幸福变迁和美好愿景所温暖;更被书中那一个个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女的光辉事迹所鼓舞……尤其是当我读到《一个哨所夫妻站,一段佳话留世间》中记录的新疆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一八五团马军武一家30年如一日,坚守边关哨所,无私奉献的事迹后,不由得肃然起敬,潸然泪下。
30多年来,马军武和张正美夫妻俩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巡边、守边、护林。“一个哨所夫妻站,一段边关两人看;一份责任记心田,一段佳话留世间。”这是对护边员马军武、张正美夫妻最真实的写照。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和新疆建设兵团考察,马军武向总书记汇报工作时曾说:“请总书记放心,我会一生一世在桑德克哨所坚守下去。”这是马军武、张正美夫妻的铮铮誓言,更是兵团人对祖国的庄严承诺。多少年来,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恪尽职守,不辱使命,一家三代无怨无悔地守护着神圣国土,为千家万户带来幸福、创造快乐,为国家守边护防。
其实,像马军武一样,还有许许多多的兵团职工,同样把坚守的地域当成了家,书写着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在祖国的边境线上,也有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默默无闻的护边员。为了祖国的和平、安宁和尊严,他们无私奉献,默默坚守,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
我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他们用一生去坚守?
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胆忠心,是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兵团之魂,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战斗精神!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被这种精神所感动,所鼓舞。这种热爱与坚守,奉献与担当不也正是我们教育人应该践行的职业精神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1988年师范毕业参加工作,我和爱人扎根乡村教育已经整整三十五年了。这三十五年来,我始终热爱着自己的教育事业,坚守着自己的教育情怀;始终以“立德树人,不忘初心”的使命激励自己,以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来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倾情用心,超越奉献”的陈仓教育精神。
无论在偏远、条件较为艰苦的西山工作,还是在如今的周原镇工作;无论是从事教学工作还是肩负教育管理工作;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正如习总书记所要求的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三十五年来,我也一直秉承着自己的教育誓言: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用一生去热爱和坚守,把一生献给她!
如今,我的女儿也有幸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两代人的教育接力就此开始,正如马军武夫妇一样,子承父业,不变的是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初心,不变的是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和坚守,不变的是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职业精神。
那是一种兵团精神,也是一种教育精神,也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更是我们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财富。所以,各行各业都需要弘扬这种精神,因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道路上,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需要我们每个人主动践行,做到致真、致诚、致用、致新、致善、致美、致勤、致劳,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