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作者: 不知道会员先森 | 来源:发表于2017-12-28 21:27 被阅读0次

看见是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在央视的过去十年中做采访的一些经过,讲述了她从最开始进央视做东方时空的局促、彷徨到开始做记者采访,做《新闻调查》开始找到自己的梦想,并一直在记者这条路走下去的心里历程。

看完这本书内心是感动的,暂且说这本书是一本回忆录吧,回忆柴静自己在央视的十年是如何走过来,如何成长,如何改变的。当初陈虻拉她入伙时,她还一脸的不屑,24岁的时候进入央视最开始的工作是做《东方时空》的主持人,这时候的她是紧张的,不适应的,没有找到自己的感觉,“我清清楚楚地知道,我在工作,卖命地工作,但我是在为制片人、奖金、虚荣心,为我的恐惧而工作。最简单的东西没有了,我的 心不在腔子里。 有天,吹着高高的头发,化了妆去录节目,路上碰到一个当年的朋友,看着我,看了一会儿,说:“你可小心,别变成最初你反对的人。” ”。后来,她去了新闻调查,在这里她认识到了做记者的真谛,客观的反映事实,柴静报道过家暴、同性恋、汶川地震、周正龙拍虎、非典、药家鑫等一系列热门话题,在这期间,她也实现了自己的蜕变,“ 记者提供的是事实,不是情绪。”冲在新闻的最前线,去监狱采访过杀死家暴丈夫的妻子们,那时候中国是没有关于家暴方面的法律的,揭示了中国农村受家暴的妇女们;采访过同性恋,一直到现在同性恋依然不被法律认可,但至少社会对其认可度比之前高;汶川地震刚发生了就出现在了现场,从她的笔下看到了地震中汶川的千疮百孔,无数的亲人离开,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中,但坚强的人们依然擦干眼泪,重建家园;采访过周正龙事件,认真的模拟现场情形,最后发现国家有关部门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基础上,就已经对外发布有虎信息,揭示了部门政府工作人员的贫乏的责任心,最后在舆论压力下,相关人员受到惩罚,等等无数,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体会到了新闻的本质。

论记者这个群体对社会的重要性,在调查的过程中柴静也写到了在调查山西煤矿倒塌事件中记者收钱不反映事实的职业道德腐败;记得也曾在报纸上看到有对记者实施的暴力行为,社会需要记者来为大家展现事实真相,公众也有了解事件的知情权。

从今天起,做一个饱读诗书的女子,像柴静一样饱读中外史书,读史使人明志。喜欢书中对于真相的一步步探索,也从书中看到了柴静如何一步步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成为一个被人尊敬的记者,这其中自有她一步步的努力,孩子,不要急,一步步慢慢走,成长在路上。

相关文章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看见》就像远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过段时间,就...

  • 看见?看见!

    喜欢柴静是从高二那年,看过一篇关于她的传记,从夜色温柔那个“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开始,直到非典,到《看见》,到“穹...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看这么多遍。我说,也不知道为...

  • 《看见》看见

    这又是一本搁在书架上两年的“老窑”。之前也好几次的翻开过,但就是读不下去。只读了一段开头,迄今为止我都十分喜欢这段...

  • 看见《看见》

    粗读《看见》,深思于关心人的新闻,感动于跳动着的活着,恐惧于真实的万钧之力,惋惜于灰头土脸的山西,沉默于边缘和创伤...

  • 看见《看见》

    总喜欢围围巾,齐肩短发,大眼睛盯着你忽闪忽闪,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声音很沉静,没有什么...

  • 看见《看见》

    或许柴静的《看见》大家几乎都听过,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而我也是在一直对自己说:要找时间看一下这本书。但...

  • 看见《看见》

    上个月,在某公众号上看到刘心武将《金瓶梅》和《红楼梦》一块提起,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有所借鉴,还说《金瓶梅》的...

  • 看见《看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来自于一位敢于报道真相的记者、主持人,也是《看见》的作者——柴静。《看见》...

  • 看见《看见》

    断断续续,终于把柴静的《看见》看完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社会上的百态人生和柴静的心路历程。如同一面镜子,在看别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hb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