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读《中国哲学简史》

浅读《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 远古礼仪 | 来源:发表于2017-12-30 22:25 被阅读0次

    《中国哲学简史》是今年读过的最有意义的书。这本书的特点是逻辑清晰,内容简洁,文字凝练,语言明快,并在阐述各家学说中伴有文言文原句例证。(前半部分讲各家学说可以理解,后半部分讲八卦不容易理解)
    直接好处:扫除了我对中国哲学的某些错误看法。
    下面是书中一些观点的整理,大多是书中的原话,少数是自己的看法。文字太多,可以快速浏览一遍,最后是图片。

    1. 中国哲学的精神

    1.1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哲学的性质和功用)

    哲学,是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规的、有组织的那一类宗教。)
    按照中国哲学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是指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精神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1.2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中国哲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圣人,而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问题在于人欲得到“同一”,是不是必须离开社会,甚至否定“生”?
    由此,划分出“出世的哲学”和“入世的哲学”。
    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是入世的哲学,中国哲学的理想人格也是入世的。
    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会中的道德完全的人。
    从中国哲学的主要传统来看,既不能说它是入世的,也不能说它是出世的。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把出世入世的对立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如何统一起来?这就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中国哲学的精神,就是求解这个问题。

    中国哲学认为,一个人既在理论上又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其修养成就,“外王”是其社会功用。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领袖,而是说有最高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可以为王,最宜于为王。

    照中国传统,圣人的人格即是“内圣外王”的人格,那么哲学的任务,就是使人有这种人格。所以哲学所讲的就是中国哲学家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由于哲学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学哲学不单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是要养成这种人格。哲学不单要知道它,而且要体验它。

    1.3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按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
    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照道家说,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

    1.4语言障碍

    翻译工作恰如嚼饭喂人。一个人若不能自己嚼饭,就只好吃别人嚼过的饭。不过经过这么一嚼,饭的滋味、香味肯定比原来乏味多了。

    2. 中国哲学的背景

    2.1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2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围绕土地的利用和分配。
    2.4“反者道之动”
    借用黑格尔的说法,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自己的否定。认为不做比做得过多好,注重适得其反的危险。
    2.5自然的理想化
    道家主张圣人成就在于自己与整个自然宇宙同一,正是依存自然的思想的发展结果。
    2.6家族制度
    由于经济原因,一家几代人都要生活在一起,就发展了中国的家族制度。儒家学说大部分是论证这种制度的合理性,或者是这种社会制度的理论说明。
    由于这种社会制度是由经济条件、地理环境催生的,很自然的,因此儒家学说自然而然成为正统哲学,这种局面一种保持到现代欧美的工业化侵入,改变了中国生活的经济基础为止。
    2.7出世和入世
    儒家学说是社会组织的哲学,也是日常生活的哲学。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道家强调人的内部自然自发的东西。
    新道家、新儒家的运动使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
    2.9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概念的两种主要类型:用直觉得到的;用假设得到的。“蓝”,作为感觉到的颜色——直觉得到的概念;“蓝”,在电磁理论中波长数目的意义上——假设得到的概念。

    3各家的起源

    刘歆的理论:从一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中寻找各家起源。

    4孔子:第一位教师。

    4.1正名学说

    负有“君臣父子”这些名的人都必须相应地履行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4.2“知命”

    我们的活动,要取得外在的成功,总是需要这些条件的配合。但是这种配合,整个地看来,却在我们能控制的范围之外。所以我们能够做的,莫过于一心一意地尽力去做我们知道是我们应该做的,莫过于一心一意地尽力去做我们知道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而不计成败。这样做,就是“知命”
    由此看来,知命也就是承认世界本来存在的必然性,这样,对于外在的成败也就无所萦怀。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就永不失败。

    5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

    墨子的社会背景——侠,墨子的“义”和“兼爱”

    6道家第一阶段:杨朱



    下面是图片。
    前半部分:


    六家学说

    后半部分:


    其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读《中国哲学简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is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