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字゚灵感💋
《小说密码》读书笔记——虚构的语言(三)

《小说密码》读书笔记——虚构的语言(三)

作者: 无住生心h | 来源:发表于2019-10-14 07:15 被阅读0次

      虚构的语言另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就是制造玄机。玄机能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刚举过的例子,《康巴人营地》,小说开头说,“我”绝不是有意的,“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一反习惯,居然迎着泛滥的人流,逆时针走进黄昏的八角街。按常规应该是顺时针,你为什么偏偏要逆时针走,那么多转经的人往同一方向走,而你偏偏逆人流而动,首先你自己就会非常不方便,怎么都不方便。小说家在描述这种情境时,他说“我绝对不是有意的”,实际上在最初的这种辩解中,小说家就是在制造玄机。

      玄机最重要的还不是悬念本身,不是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是当作家以他的语言方式向你传达信息时,让你充满了期待,将这种期待称之为“玄机”。比如海明威的《杀人者》,尽管是短篇,但玄机仍然俯拾皆是。两个男人走进一家餐馆,他们就是来杀人的,他们问店主说,这是个很热闹的镇子,它叫什么?店主回答说叫萨米特,然后这两个男人互相问,你听说过吗?两人都说没有。在小说的那个情境中,你马上能觉到进入餐馆的这两个男人肯定不同寻常,他们为什么在问过店主之后,又问同伴你听说过吗?结果两人都说没听说过。后来男人之间又讨论另一个问题,说客人到这儿来都吃正餐吧,店主在旁边说“对”,然后杀人的小伙又反问同伴,你觉得对吗?这种话里真是充满了玄机,这不是正常的对话,他肯定不是要问他们的晚上是不是吃正餐,不是要问对还是不对,不是这样。有的人分析海明威,可能会说他的语言有弦外之音,可是作者不这么看,作者认为这不是弦外之音,这些话本身没有任何意思。他们来餐馆之前已经都计划好了,他们就是来杀人的,他们腰里别着枪,一开始就对餐馆里的人有蔑视和居高临下的态度。现在懒得收拾你们,但是你们都给我老实一点,有这样的意思。而且在这种居高临下的派头中,你能感觉到有不同寻常,一定得出事,但具体出什么事,你并不知道。

      制造玄机,也可以这么说,是制造某种处在变化中的情境。首先这个情境肯定是处在变化之中,但是朝什么方向变化,如何变化,这是未知的。好的小说家,有经验的小说家一般都会使用这个方法。小说家写小说肯定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肯定是写给别人看的。那么制造玄机,这是小说家在使用语言上最最重要的手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伟大的克里斯蒂。她是最懂得制造玄机的,她的小说,在任何一页中都充满玄机。克里斯蒂是把谋杀变成娱乐,变成游戏,在她之前之后,这样的作家肯定不多见。克里斯蒂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谋杀在它开始之前很久就已经在进行之中了。”这话说得多漂亮,克里斯蒂深知,谋杀为什么会变成游戏呢?就是在谋杀之前很久,所有与谋杀相关的人物、事件都出场,都已经在进行之中了。谋杀不始于谋杀,而是始于之前很久的某些事件。所以你读克里斯蒂任何一本小说,在谋杀之前的所有细节全都有用,没有一点多余的枝节,这对于小说家来说是需要相当技巧的。小说家需要将整部小说中每一个细节都安排妥当,都纳入核心事件的轨迹,最后所有这些细节积聚到一个临爆点,于是每一个细节都变成牵动最后爆炸的导索。我特别推崇克里斯蒂的《走向决定性的时刻》,你在前面会发现那许多细节,看似都是闲来之笔,但最后你会发觉原来所有的细节都有用,都和谋杀和破案具有关联。

      虚构语言经常只具有局部意义,它可能会不关照整体,甚至它在逻辑序列中会是断裂的。比如说说马原经常在一篇小说中讲很多彼此不相关联的故事。他可能在一篇小说中会讲七个小故事,把这七个小故事好像是很随意地撒到纸面上,但实际上在这随意背后是有内容、有意义的。当你孤立地看每个小故事,那么各个局部确实不关照整体,但有慧眼的读者,他会用他自己的方式,将这七个小故事连成段落,连成整体,然后才看出,原来这其中有如此的联系,有如此的道理存在。这个就是二十世纪初毕加索立体主义或者叫拼贴主义绘画的方式。毕加索的这种方式对后世有广泛影响,而且并不局限在绘画领域内的影响。今天当我们使用语言的时候,在只关照局部,而似乎不关照整体的过程中,假如我们能有效地使用拼图原则,那么叙述肯定出现很多弹性,会撞出很多可能性来。比如《冈底斯的诱惑》,小说中讲了一大堆故事,作者现在都记不清其中到底讲了多少故事,有些确实彼此不关联,以严格的逻辑来衡量也不连贯。而且一点也不是因为受到什么西方哲学的影响,作者刚进西藏差不多一两年时间,忽发现自己在这一两年时间中,印象那么强烈又那么杂乱,于是就以自己内心感触的方式和节奏,用彼此不相关联的只在局部出现意义的语言,把那些强烈而又杂乱的全部印象组合在一篇小说之中,可能也产生了某种拼图效果。

      虚构语言中还有很多话题可以讨论,比如语言的轻重缓急、疏密繁简。比如海明威是一个惜墨如金的人,是出了名的惜墨如金。在《永别了,武器》中有这样一段:冬季一开始就下起了连绵不绝的雨,淫雨又带来了霍乱,但是霍乱很快被制止,到末了军队只死了七千人。他写一场死了七千人的霍乱,他用了如此简单、如此不露声色的描述,就将七千生灵轻轻抹掉了。但是他在写另外一个人濒临死亡时,就是凯瑟琳因为难产即将死去,亨利预感到死神的步步逼近和凯瑟琳的渐渐离去,这时亨利有一段内心独白。如果将这段独白从小说情境中分离出来孤立地看,你真是可以说它啰唆至极。整段话只有一个意思,“求求你上帝,千万别让她死去。”海明威将这个恳求和祈祷不断重复,有不下七十次。你们看前面那七千人的死,海明威可以那么不露声色,在描述时毫不停留。但是当写到凯瑟琳,对亨利来说,仅仅凯瑟琳一个人就已经意味着整个世界,所以,惜墨如金的海明威可以那样铺张地使用语言来描述亨利的内心独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说密码》读书笔记——虚构的语言(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jl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