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图画梦园自由写每天写1000字
《小说密码》读书笔记——虚构的对话(三)

《小说密码》读书笔记——虚构的对话(三)

作者: 无住生心h | 来源:发表于2019-11-05 10:15 被阅读0次

          人类的语言,最早肯定是为了交流,但在文学领域,一些文学作品,对话、对白不是为了交流,由一些作家写小说,对白的出现,甚至出于相反的意图,是为了给交流设置障碍,而不是为了交流。比如博尔赫斯,他的对白对交流没有任何帮助,相反还阻碍交流,比如博尔赫斯给我们一个场景,里面有四五个人,四五个人的对白。他们的语言都很正常,说的话的内容都很普通。但是我们读过之后就觉得一点都抓不住要领。

          传统的对话,首先具备叙事功能。它要把一件事情推进,它要把人物性格展开,让事件在展开的过程里面发生变化,使得人物的内心随着事件的变化而变化。我们通常是向这些相比之下可能更传统的,也更接近语言本身功能的方向走得比较多。如果考察一下小说,以及和小说相关的一些文体,比如说戏剧啊,考察一下这些叙事文体的历史,就会发现,沿用语言功能性这个传统的、以这种对白方式写作的作家,通常被阅读得比较多。而希望语言相对艺术化,与语言原始的功能性背道而驰的另外一些作家,他们的作品可能在阅读面上就会相对比较窄,读者群也相对不那么大。

              二十世纪初的意识流小说家们,他们所做的尝试实际上就是打破传统的基于交流的需要而诞生的对白。在他们小说里,经常会出现那种梦呓似的对白、独白。由于二十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运动,二十世纪文学有一个特别大的变化。二十世纪中叶的时候产生过一个很重要的流派叫“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应该是美国的约瑟夫·海勒。他的名篇《第二十二条军规》风靡全世界。电影《美国丽人》,是由他的《出了毛病》改成的。他还有一部可能深奥一点的小说是《上帝知道》。约瑟夫·海勒有他自己的特点。他有一套非常怪的逻辑,他不像博尔赫斯,不像意识流派的作家。他的对白都是看上去非常明白,非常易懂,但是里面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因为他有自己的一套莫名其妙的逻辑。黑色幽默,读了会觉得好笑,但是一下子要你总结出来为什么要笑,你就总结不出来。里面人物的对白都是一本正经,不像现在的相声小品搔人胳肢窝,硬让人发笑,他的对白内容看似没什么稀奇的,但你看了就是会笑。比如两个人在交锋的时候,很激烈,然后其中一个人突然地话锋一转。本来是相对的,突然就顺着来,对方就一下子不能适应了,一下子答不出来。黑色幽默”可能是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一种逆转,是一种向传统的复归。海勒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上帝知道》这部小说,整个的就是大卫王在向上帝发难,向上帝的诘问。这是在文学史上非常有趣的一笔,是非常著名的一篇诘问。他说,你,上帝——你一点也不公平。你给了美国洛基山、密西西比、好莱坞,可是你看,你给了我们什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大卫王是《圣经》上的一个人物,是古以色列的国王。二十多个世纪之前的人,他说的基本上是现在的话。这些话,可以说是海勒说的,但是实际上不是他说的。我认为一个大作家有时候会借上帝之手、借上帝之口,来说一些话。他把北美地貌上的伟大奇观洛基山脉、密西西比河与制造梦幻的电影之都好莱坞再与巴勒斯坦的著名党派巴解组织放到了一起比照,效果奇特到了极点。应该只有上帝自己才会取这样一种角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说密码》读书笔记——虚构的对话(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ks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