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买咖啡喝的习惯。
无论是走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新鲜的景点;还是周末约着朋友去商圈逛街。
但凡时间还早,不会被一杯咖啡影响睡眠,我都不会错过走进路边的星巴克、点上一杯拿铁的机会。
甚至为了寻找一家门店,在陌生的城市暴走几公里。把同行的伙伴都搞得很无语。
从前上学的时候,也觉得三四十块钱一杯的咖啡是天价,认为坐在咖啡馆里悠哉悠哉的男女们,要么有钱有闲,要么纯属装逼。
20出头的时候交了个男朋友,比我大九岁,是外企的人力总监。
没入社会的我,认为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年薪30多万已经算是事业有成。
两个人的消费观自然差的很远,好在去哪里都是他买单。
有一次跟他在三里屯吃过晚饭,天气很冷。路过星巴克,他问我:要不要喝点热的?
从没进过星巴克的我,那时根本分不清美式摩卡之间的区别。甚至连名字也怕叫错。但在他的坚持之下,还是点了一杯热牛奶喝。
他在那里结账排队,我依靠着吧台的凳子,觉得好不自在。
那是我第一次进星巴克,第一次喝一杯『天价』的热牛奶。牛奶甜甜的很好喝,但在我看来,远不能配得上它的价钱。
至于咖啡,那会儿还是更喜欢一块五一袋的雀巢三合一,糖和奶都调的刚好,一点开水就能享受的苦和甜。
而这种『兴奋剂』,我也只会在冲刺期末的深夜里,伴着枯燥的专业书来上一杯。
后来工作了,公司的会议厅楼下就有星巴克。
偶尔去开会的时候,也会『奢侈』的来上一杯。但每次都大排场龙,有时排到一半就作罢了。
那时的我,会点近似于饮料的,特别甜的款式。黏腻的摩卡,或抹茶味的星冰乐。
但大多数时候,还是会选择另外一家咖啡店,价钱只有星巴克的三分之一,每天一杯也不觉得心疼,花样也更多。
因为工作压力大,渐渐习惯靠咖啡因开始鸡血的一天。
加了各种糖浆花样的摩卡真的很好喝,尤其在冬天,喝下去,满心满腹都是幸福感。
但毕竟是糖分很高的饮料,喝多了,人也跟着『吹』了起来。
某次在冬天休假,回来整理照片时,才发现10几斤的体重是实实在在的体现在了脸上,惊得没有留下一张近照。
于是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开始跑步、健身,戒掉了糖味饮料,顺带跳了槽。咖啡也就又喝得少了。
第二份工作从北京西边换到了东边,写字楼对面的楼里也有一家星巴克。
公司里有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姑娘,是星巴克爱好者。
风雨无阻,每天一杯。有时甚至两杯。
早上常会看到她呼唤不同的同事一同去排队,每次还必买超大杯,喝喝停停,一直到下午还有剩。
那时候,工资也涨了一些。倒没觉得一杯咖啡贵的离谱了。
一周也会去买上一两次,依心情而定。
如果懒了,就用办公室的滴漏咖啡机。
咖啡豆的质量时好时坏,奶精放糖一概不加,或酸或苦,一口便尝的出来。
昏昏欲睡的早晨,一杯咖啡已经成了习惯。
戒了摩卡,一般就是美式和脱脂拿铁两种选择。
渐渐爱上了不加糖的黑咖啡,尤其喜欢余味里有巧克力香气的,竟是越喝越有味道。
当然还有私心,因为喝水多,早上常常水肿。
黑咖啡便起了功用。
几口下肚,觉得肠胃都通透许多。精气神也就自然涌了上来。
现在又回到西边工作,公司附近没有星巴克,换成了costa。
上班第一天,来得早了,就走过去买了杯拿铁,优哉游哉的走进办公室。
没想到却被邻桌的同事一直吐槽,问我为什么不喝速溶咖啡,却要花几十大洋的冤枉钱。
我一时语塞,也不知如何回答。怕怎么说都被人觉得矫情。
于是只好吐吐舌头自嘲:『你看我浑身上下都土的掉渣,只有这么一个奢侈一点的爱好,你就饶了我把。』
后来我偶尔再买,还是每每被她敲打两句。但因为彼此熟悉了,我也就不再解释什么。对她的吐槽,也从一开始的不太理解,到渐渐相通。
曾几何时,我也是站在与她同一立场的人。
却不知何时,把一杯几十元的咖啡看的理所应当起来。
在美国,一杯星巴克不过两三美元,以老美消费水平,真的就是『两三块钱』。
这价格,甚至比一瓶水还要便宜。
而在中国,价格翻了十倍。说贵,也确实是贵得。想想还真是有些不公平。
但也再没觉得喝杯装的咖啡是奢侈。当然,买的时候也从没怀着装逼的打算。
常常是匆匆拿了,匆匆喝掉,然后神采奕奕的开始一天的生活。
每次看到有问及此事的文章,都会提消费能力和购买观。
这些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且放在一边不谈。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愿意买一杯30块钱的咖啡喝?
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别的解释,只能很坦诚的回答:『喜欢咖啡,觉得好喝。更何况它真的能点亮整个早晨。』
就这么简单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