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1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

《课程的逻辑》1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

作者: a5a78a755fde | 来源:发表于2018-02-20 17:45 被阅读0次

    1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

          *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开启了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其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一、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人类个体的存在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这包括两层含义,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从本质上说,人是一个身体情感和精神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

    *(一)现代教育对“整体的人”的支离

          *个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方式要求学校课程能为其提供整体的内容和时空。然而传统课程的诸多举措却忽略乃至销毁了儿童的整体性。

          *一方面,追求学术性专门化的课程体系与缺乏深度的传递方式剔除了课程中的生命气息,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片面发展。

            *另一方面,高度“制度化”和“科层化”的学术科目基于“人类中心主义”的视野,秉承“二元论”的价值观和功利主义的态度,视自然、社会、他人为利用理性原则加以操纵和控制的对象,从而把儿童完整的生活加以割裂和肢解,导致儿童的完整性被连根拔起。

          *人性支离所引发的现代教育的种种悲剧,可谓罄竹难书,如何实现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个体存在的完整性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汇的结果,也不是条分缕析的理性思维的还原。

            *一方面,需要个体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来丰富生命的内涵和质地。

            *另一方面,需要个体与宽广的胸襟,向整体的生活世界敞开,同自然、社会和自我作真实的对话和交流。

          *(二)整体的人的发展内涵

          *“整体的人”的发展,首先意味着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曾经忠告人们:”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整体的人”的发展还意味着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杜威说:”只有当相继出现的经验彼此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存在充分完整的人格。只有建立起各种事物连接在一起的世界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

            *当自然、社会与自我彼此交融,归属于学生整体的课程生活时,课程的意义得以澄明:”学校课程的宗旨,不在于促使我们成为学术科目的专家……学校课程的宗旨在于促使我们关切自己与他人,帮助我们在公共领域成为致力于建设民主社会的公民,在私人领域成为对他人负责的个体。运用智力、敏感与勇气思考与行动。”

            【感悟】新课程宗旨强调学校课程促使我们关切自己与他人,帮助我们在公共领域成为致力于建设民主社会的公民,在私人领域成为对他人负责的个体。

                  看到这句话,使我联想到这几天的一个新闻事件,新闻事件中的交警杨雪峰心里装着的是群众的出行安全,而犯罪嫌疑人却是一个自私狭隘的恶棍,甚至算不上是合格的公民。让我们先看看这个事件。

          据新华网的报道,2018年大年初三,重庆的交警杨雪峰在执行公务时,被犯罪嫌疑人持刀暴力袭击。因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起因是杨雪峰指出了一男子张某驾驶摩托车违法搭乘两2人的违规行为,张某心怀不满,回家拿尖刀赶回现场,并尾随跟在杨雪峰背后,趁正在疏导交通的杨不备,用尖刀向杨的腹部、颈部连刺数刀,血流如注。导致交警杨雪峰牺牲。

            在这个事件中,一位是大公无私,在节假日还在坚守岗位,为他人维护安全的让人肃然起敬的交警,一个是自私自利,不顾公共秩序、心怀恶念、思想狭隘、为一己之利肆意剥夺他人生命的恶棍。

         毫无疑问,交警杨雪峰一定是一位受过教育,一心为民的好交警,而犯罪分子是否接受过教育?是否敬畏法律?是否敬畏生命?与公共领域,他是一个不合格的公民,于私人领域,他是一个极度不负责任的个体。

    *(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理念对教育的启示在于: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生活世界是教育发生的场所,学生的体验和经验构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生活世界也是教育意义得以构建的场所,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回归才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真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1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mg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