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4 在哪儿过年 阴冷
最近的话题全都是围绕着过年,逢人就问年货办齐了吗?啥时候放年假?年终奖发了吗?回家的票买了吗?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似乎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团圆情结,以前每逢过年,不论天南海北,就只有一个念头——回家,只有跟家人在一起才叫过年,才有年味儿。可自从结婚后,每年过年都很纠结,究竟回哪个家过年呢?
自从结婚后,我从一个家变成了3个家:娘家,婆家,自己的家,可过年却不知道该回哪个家。
娘家有生我养我的父母,有我的根,有我血脉相连的至亲。从内心深处来讲,我最割舍不断的就是娘家,毕竟我在那个家里过了30来年,我吃惯了娘家的菜,喝惯了娘家的酒,说惯了娘家的话,习惯了娘家的一切。年若不在娘家过,那就称不上过年。只要在娘家,我就依然是妈妈的女儿,依然是个啥心不操的小姑娘,依然可以早上睡到自然醒,等着我妈来喊饭,饭后专心看手机,聚精会神抢红包。最重要的是:忙了一年,父母就希望过年时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满满,也算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虽然我在家也帮不上父母啥忙,还指望父母做好大餐伺候着我,即便是这样,父母心里也是开心的。可是,中国历来的风俗都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只要嫁了人,那就是婆家的主人,娘家的客人,过年自然要在婆家。
嫁了人,身上就有了责任和使命,既做了婆家的人,就要相夫教子,侍奉公婆,这是做妻子的本分。婆家的父母也是父母,他们也需要子女的陪伴,他们也希望一家人齐齐整整,团团圆圆。在婆家就要做好公婆的儿媳,做好丈夫的妻子,做好女儿的妈妈。年若不在婆家过,就成了不孝,会导致家庭不睦,夫妻不和,也会成为别人议论的焦点。在婆家,我是半个主人,要操持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办年货,打扫除,发红包。最重要的是:婆婆已逝,公公已年过六旬,若不在婆家过年,独留他一个老人,也太不像话了,更会落人话柄。可是自从我们在西安买了房之后,老家的房子年久老化,长期空置,无人打理,灰厚三尺,冰锅冷灶,地冻天寒。若要回婆家过年,光打扫除就得两三天,为了过个年,弄得灰头土脑,还忙得团团转。
最理想的就是在西安的家过年,把我父母和公婆都接来,两家人凑成一家过,既团团圆圆又温馨舒适,西安有暖气,买卖也方便,做饭天然气,吃喝很随意,果果不受冻,果爸不劳累,我也不操心,皆大欢喜。一家人磕着瓜子,看着电视,温温暖暖、欢欢喜喜过大年。可是两边的父母都不同意,因为没人给老先人烧纸送亮,没人帮老家贴春联点灯。
思来想去,都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也没有一个皆大欢喜的过年方案,最终决定本周末召开一个家庭会议,共同商讨此事。其实,无论在哪里过年,只要老人满意,孩子开心,那就是好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