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花了4天,读完了秋叶大叔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感受就是:真心感谢作者给读者讲清了这么多“二手”知识。
图|来自网络一、为什么选择读这本书
最近学了写作,发现写作涉及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讲故事能力、营销能力、心理学知识等诸多内容。为了坚持写作,我要多读书。
过去的读书经历告诉我,要想集中精力读完这么多书,并且还有所收获,是需要时间和方法的。这本《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的“高效”和“读懂”吸引了我。先学会读书的方法,读起来才有效。
22本是有道理的,我大概统计了一下,作者在书中详细提到的书大约是22本,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如果你没时间看完那么多,跟随作者了解一下这22本书的精髓也是不错的。
肯定有小伙伴要吐槽我,二手知识怎么能跟原著的一手知识相提并论?恕我才疏学浅,鉴于中外思维方式和语言的差异,很多原著我不一定能读懂,更别提运用。作者秋叶大叔的二手知识简明扼要“说人话”,我能一看就懂,甚至还能运用,难道这不是读书的终极意义吗?看完瞬间觉得这个月读完了23本书呢!
图|来自网络二、本书的结构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分为序篇、上篇、中篇和下篇。涉及的内容包括商业、职场、生活等各个方面。
序篇是真正的干货,不带水的。主要讲了10个有关读书的思维误区、10种读书方法以及拆书的方法。
上篇“知行合一”和中篇“学以致用”的结构都是三步曲:原著知识介绍、扩展思考、拆书建议。习惯了中国应试交易的你,看到拆书建议里居然有思考作业题,可能会感觉无比亲切。
原著知识介绍中,作者都以最简练、最有逻辑的语言把相关知识进行“提纯”。扩展思考里作者列出了一些相关思考和运用。对于我这样一个读书不多,思考更少的“读书小白”来说,比原著知识更有启发性。
例如我在上大学时候就学到过的“马斯洛层析需要理论”,在我脑子里基本上只有一个金字塔的图,图里的内容也只能记得最下层的生理需求和最顶层的自我实现的需求。秋叶大叔把这个理论用到了消费者买车上。看到一个如此“接地气”的例子,我都要感动哭了:为什么当年我没有遇到这么有趣的心理学老师?
图|左手姑娘三、我读这本书的方法
都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但是动了笔墨太费时间。加上我的狂草字只适合远观、不适合辨认,要是把好内容都抄下来,实在提不起兴趣。
我把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分成三部分:金句、好素材、自己的灵感。
金句和好素材用印象笔记进行收集。直接用印象笔记进行拍照、截图、存成文档。相关主题放在一个文件里。一个主题整理好以后编辑标签,方便日后查找。(要记住那么多素材和金句,臣妾真心做不到啊)
虽然用印象笔记能加快收集素材的速度,并且便于保存,但是也要花费不少时间。左手姑娘今天全神贯注收集整理了8个主题的素材,就花了一个半小时,所以以后打算在晚上整理素材。
灵感分为两类:可以成文的和不能成文的。可以成文的直接在纸质笔记本上写下初拟题目和写作框架。例如:理论(书第XX页)、自己案例、金句。不能成文的灵感直接标记在书上,随素材进入印象笔记。
古人治学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对于我们今天来说,精髓仍然适用。但是“博学”的前提是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思辨”也需要良师的引导。今天推荐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基本上可以满足教我方法、给我引导的目的。
读1本胜过22本,我觉得这“懒法”颇为适合我这种读书小白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