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读了好多描写传销的书,第一感觉很真实。
作者没有亲身经历,是写不出这么身临其境的感觉的。
特别是王浩的《传销洗脑实录 》,慕容雪村的《中国,少了一味药》, 君门九重的《碎梦--南派传销实录》,梦之泉的《传销的日子》
白露的《我在传销里的那些年》。
这些作品,没有亲身经历,很难写得这么生动,这么真实。
这些作品一时好评如潮,观者如堵,但是没有火起来。
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一下原因:

一、作品基调太压抑,没有发掘出人性美。
这些虽然都取材于传销,但一味浓墨重彩写人性的恶,特别是“老总”“主任”“打手”,一个个凶神恶煞,他们布的眼线到处都是。反复逃跑都不成功。作品处处充满恐惧,让人心情很沉重。
二、情节重复,缺少新意。
这些作品大都开始写,被骗入房间,想法逃脱,最终逃出去。
部分作品写的成功逆袭,做了他们的老总,感觉千面一律。
七本,八本看了,就感觉,大都雷同,缺少吸引读者的情节。
三、读者群有限,只能吸引有相似经历的人。
这类作品适合群体是年轻人,他们好奇,喜爱探索,还有与此经历相同的人,心里有共振。

但是家庭主妇,工人,农民,经历此事的毕竟是少数,所以,也就不会过多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