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莽时群雄并起,便有争立之事。有的要追随名主便要立刘縯,有的为自己揽权便立懦弱者刘玄,然后还有赤眉等草莽将军,大多是随自己利益最大化去支持的。--汉得天下时刘邦广积粮缓称王。历史证明早立的并不一定能笑到最后,因为此时朝廷势力还是最大的,锋芒毕露,朝廷便会集中力量对付,在根基并不稳的情况下,自然容易被消耗。但不立举旗帜,没有名声在外,便招揽不到人才,很容易要起时尘埃落定。古往今来不少这种时机的选择,虽然也很多时候是被命运选中,但选中之前肯定得在局中。
2 王邑领兵十万围昆阳,严尤谏说反贼起义本部在宛城,虽然昆阳城小兵少,但城墙坚固,不如快速进兵宛城,宛城一破,昆阳自然也就散了。王邑说以前他围翟义的时候,因为没有生擒被责骂,现在兵是敌方几倍,看到敌人却不攻打,也会被责怪的。--现在官员很多面子工程也是如是吧。因为考核制度不完善,便有投领导所好,或争取什么业绩,而其实劳民伤财。当然如果好的领导重实际,心中自有杆称,可以杜绝一些。就怕很多领导是王莽这种。
3 刘秀在其兄刘伯升被更始杀后,一度性命堪忧。能避此难而开后汉,1)谦抑,隐藏自己,尤其在更始面前2)广杰权势,能在王莽死后拿到徇河北的职位,大臣方面肯定没少用心用财3)交结英豪,收揽人才4)军纪严明,不扰民,如刘邦入关后约法三章5)布威德--其实一个新兴行业创业公司很有借鉴意义,首先完善自己的产品技术,尽量打出些名声,有了名声和财力才能招揽更多人才,良性循环,像数字货币一些只懂发币的就好像赤眉的农民起义军,无章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