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瓯注
茶瓯(ōu),古取建窑兔毛花者,亦斗碾茶用之宜耳。
其在今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定窑最贵,不易得矣。宣、成、嘉靖,俱有名窑,近日仿造,间亦可用。次用真正回青,必拣圆整,勿用啙窳(zǐ yǔ)。
江泳解读:
茶瓯和茶壶
茶瓯,古代用建窑烧制的兔毫茶盏,主要是因为适合用来斗茶和碾茶。
在现在,茶瓯用纯白的最好,而且以小为贵。定窑的茶瓯最珍贵,只是不容易得到。宣德、成化、嘉靖年间,都有名窑,近些年仿造的,有一些也可以用用。其次可以用真正的回青釉茶瓯,注意要选圆整一些的,不要用那些粗劣的。
茶瓯,就是用来喝茶的茶杯、茶碗。
关于茶瓯的选择,唐代陆羽在《茶经》四之器里首推越州出产的茶碗,认为其最好。
为什么越州窑的茶碗好?因为越州窑烧制的茶碗呈青色,青色瓷器可以增进茶汤的颜色,当时饼茶的茶汤是淡红色,放在青色瓷器里会显示绿色,比较好看。
唐 越窑 青瓷壁型足茶碗 1972年出土 连云港市博物馆藏到了宋代,喝茶的方式更近一步,开始流行碾茶和斗茶,茶汤为白色,而建窑烧制的兔毫盏是黑色的。用黑色的兔毫盏配白色的茶汤,就比较容易看出茶汤的变化了。
宋代蔡襄在其《茶录》里说:“茶色白、宜黑盏。” 就是这个道理。
宋代的茶盏中,最好的为兔毫盏。兔毫盏在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因形状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而得名,民间称“银兔毫”、“金兔毫”、“蓝兔毫”。
关于兔毫盏,宋代黄庭坚有诗 “松花转蟹眼,乳花明兔毛。“,蔡襄有诗“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 说明在当时兔毫盏已得到大家的认可。
宋代 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故宫博物院藏当然,宋代的兔毫盏,不只是衬托茶汤的颜色。其器型对击打冲泡茶汤也有好处。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里是这样说的:
盏底要深,易于产生汤花;
盏底要微宽,方便使用茶筅易于运旋、击拂;
盏壁需要有一定的厚度,比较好保温。
到了明代,开始流行喝散茶。这时候绿茶的汤色类似现在炒青绿茶茶汤的黄白色,大家开始推崇白色的茶杯。不只是白,茶杯还要小。
茶杯小,是因为当时推崇的茶壶小,一个茶壶也就200-300毫升的容量,一般最大不超过500毫升。一次冲泡的茶汤有限,自然茶杯也要小一些为好。
定窑,是中国北方白瓷的中心。开始于唐代,为邢窑(唐代的名窑,以烧制白瓷为主)的后继者,到了元代开始停烧。窑址在今天的河北省保定市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一带,这个地方因为宋代属定州,所以叫定窑。定窑主要烧制白瓷,所以在明代备受推崇,只是定窑在明代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所以定窑的茶瓯也就相当的难得了。
宣德、成化、嘉靖,为明代的年号。宣德从1426-1435年,成化从1465到1487年,嘉靖从1522到1566年。这三个时期的官窑瓷器都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
永乐年间,景德镇烧制白釉瓷,特点是胎体较薄,釉面柔和,釉色似棉白糖,称为“甜白”瓷。宣德年间就开始有所仿制。
这段时期烧制的白瓷茶具,用来泡茶也是相当不错的。
至于回青,说的是回青上色制作的茶瓯。
回青是一种蓝色颜料,主要用于给瓷器烧制上色,因明朝时从西域进口,所以得名。回青所呈现的颜色较霁蓝浅淡,多用于嘉靖和万历年间的瓷器。
明代的茶具,相较之前,最大的变化是做工开始逐渐的精巧,景德镇的白瓷和青花瓷茶具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宜兴的紫砂壶开始备受推崇,下一讲的茶注就会重点说到紫砂壶。
现在喝茶,喝绿茶则以玻璃杯和盖碗为主。用玻璃杯,看重的是其透明,可以方便于观赏茶汤的外形和汤色。用盖碗,则方便于热水沏茶,因为盖碗口大散热快,不易闷坏茶叶。而盖碗多选白瓷,也是方便观赏。
下一篇解读:茶注
未经过本人同意,请勿复制粘贴传播!欢迎原文转发分享!
❤ zjy00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