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贝加尔湖畔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87813/b80fab9fda3aa4e0.jpg)
“少子化加快、老龄化加剧、经济主力人口收缩的格局……”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中国劳动保障报社主办《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月刊)2018年第6期刊发的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一篇题为《全面放开生育刻不容缓》的署名文章中的尖椒锐提醒。
01
文章还指出,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我国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呈现三个下降、一个上升、一个收缩的趋势。”“其中三个下降趋势,第一是出生率下降,2017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12.43‰,2016年这一数据为12.95‰;第二是出生规模下降, 2017年新生婴儿数比2016年少了63万,相当于新生婴儿少了4%;第三是生育率下降,2016年我国的生育率只有1.24,2017年生育率可能在1.2左右。”
文章称,“一个上升指的是人口老龄化程度上升。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09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60周岁以上人口和65周岁以上人口都比上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
“一个收缩指的是,经济主力人口继续萎缩。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降低,去年16-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2016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9074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为 65.6%。”……
这一组组数据看了还真让人触目惊心,尤其是站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立场来看,“添人进口”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国家的政策也适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自从国家放开“二胎”政策以来,有太多的家庭便挤上了“二胎热”这班船。就在这两年,身边的二胎比比皆是,看来国家的呼吁还真是效果显著。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87813/d0af64bd802f937b.jpg)
02
在这样的人口“繁荣”面前,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呢?
我觉得诸多问题中,最值得我们思考的便是“初衷”,要二胎的初衷。鄙人做了以下分类:
其一,盲目跟风型,大家都要二胎了,我们也要吧。有个同事,夫妻都是外地人,寄居本地已经十来年了,到现在也没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对于车子就更无从谈起了。几口人住在租来的几十平的小房子里面,而且孩子出生后又没人照看,不得不找临时托管。大儿子的教育费用,加之小儿子的抚养费用,托管费,一时间弄得两个人心力交瘁,生活也捉襟见肘,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我不仅在思考,如此的二胎真的是对的选择吗?
其二,传宗接代型,这种是传统型,老大是女儿,或是由于父母的原因,或是自己先天受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的影响。所以,就出现了另一个极端,其实即便在二胎政策放开之前,就有很多家庭已经在暗自扩大自家人口数量,我们小区里面就有这样的一家,老大女孩14岁,老二女孩10岁,老三6岁,男孩儿。这还算比较理想的,还有在乡下,竟然有三个女儿,还在继续努力,就为了有一个男孩儿。这阵势,也真是拼了。
其三,儿女双全型,有了儿子的想要一个女儿,有了女儿的想要一个儿子,都能随人愿还好,如果不,有的时候也是一种遗憾。这种两全其美的事儿哪是谁都会碰到呢?结果呢?大多是,双男,双女,一家四口也倒是其乐融融。身边的两个妹妹家便是如此。
其四,终身陪伴型,一定再给孩子要个伴,等我们老了,她/他不会孤单。如果有什么真的能让我下决心走入二胎行列的话,这是最充分的理由了。我是家里的老三,在那个年代其实已经算是多余了,现在父母不在了,还真是,哥哥姐姐成了我的依靠,如父母一般。有的时候我也在想,有一天我们都老了,儿子孤单一人……但必须明确的一点,老二能不能成为老大的陪伴,那还是会有很多因素的。也或许这老二就是老大的累赘。
其五,生活空虚型,有很多家庭到了老大考大学的年龄,一离开家,空虚寂寞充斥着整个家庭,老二也就应运而生了。但毕竟这样的老二,到我们老去也不会长大成人,他的未来,会有保障吗?这就是社会需要的人口吗?
其六,自我考量型,这种类型有点儿特殊,要老二呢,更多地考虑的是自己,如果有一天自己老了,生病了,至少病床前也多个照应,这不仅让我想起来前段时间很火的一个图片,两张病床,一个孩子,孤单的背影,的确这也不能不成为我们的后顾之忧。
03
还有一种类型,我想把它定位给80后,尤其白手起家80后,那就是内心矛盾型,对于二胎,每天挣扎于“要”与“不要”的抉择中,要老二,不管出于那种考虑都有可取之处,而现实呢,第一,自身年龄偏大,这个可是更改不了的;第二,而人生正处于爬坡期,事业不稳定或是不成熟;第三,父母年事已高,大多处于发病期了;第四,孩子也正处于关键期,正是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事业顺利的还好至少经济允许,如果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抑或是打工族,还有飘着的,就别说二胎了,一胎还尚存诸多困难。也知道孩子多个伴不孤单,也知道老有所养有保障,也知道多子多福,但……其实还有一个孩子很现实的因素,那就是老大的态度,某种程度上,要不要二胎,很多家庭都要看老大的态度。
这又不得不回到周天勇的文章上来了,国家政策是放开了,但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的是,我们到底是添人进口,还是储备人才?
既然在国家危机之时提出了“二胎政策”,既然在现代经济高速运转的背景下急需中坚力量,那我们就不能把二胎只是放在嘴边,流于表面,要切实做好后期的保障,毕竟我们再也不是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再也不是人多势众的时代,我们需要人,但这个人一定要有界定,那就是“人才”。
所以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切不可把“二胎”随意话,一定要注意后期教育问题。所以老大教育失败,用老二来补或是老来得子“且行且珍惜”的错误是万万要不得的。
如果可能,80后也希望踏上“二胎”这趟列车。
我们的父母给了我梦精彩的生命,我们也要把这份精彩延续给下一代,无论是一个还是两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