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的支教老师

作者: 商山早行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5-28 18:22 被阅读141次

    一个地方、一个人,最大的落后,是思想观念的落后。

    我一直以为陕西商洛,我老家那个地方,是一个经济发展和思想观念非常落后的地方。

    在我老家,人们至今认为,只有公务员,才算正式的工作,当公务员的人,叫做“工作人”,其他人叫做没工作,其他一切工作,都叫做打工,只有公务员不叫打工。我因为没考公务员,时常被爸妈和七大姑八大姨,三天两头,各种批评教导。这种观念,在今天的一线城市、部分沿海城市,看起来好像很荒唐,但是在西部四五线以下城市,依然是普遍观念,从农村到城市,都是如此。

    仅仅是一个观念,就能极大地阻碍人生发展。

    直到最近,看到有人去四川大凉山支教,我才发现,今天依然有更加落后的地方,更加落后的观念。

    一位500强女高管,去四川大凉山支教。以下是她的所见所闻。

    政府一直在努力,已经为当地投入了很多资源,学校环境很好,硬件设施齐全,包括互联网硬件设备,但是极度缺乏老师,学校的很多好设备,除了支教的志愿者,没有人会用。

    捐钱捐物资的作用已经微不足道,因为政府已经投入了很多。捐钱治标不治本。当地最需要的,不是钱和物资,而是老师。当地人最需要的援助,是改变教育观念。

    当地人受文化水平的影响,传统习俗的影响,观念很难改变,大多数人不重视教育,很多人都认为读书没什么用,能上完初中就已经非常厉害了。孩子如果有点事,回家家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暴打。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也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有些5年级学生,还有很多字不认识,考试最多40多分。小学5、6年级的孩子,有一半吸烟,还有吸毒的,政府要定期给学生检查是否有艾滋病。很多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去西昌走一圈看看。许多女孩子只等着上完初中结婚生孩子,之后除了照顾孩子,就是养猪。有个初中女生孩子都几岁了,被抓回去继续上学,政府号召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在家访的路上,同去的支教老师说,有个小孩的梦想是长大后去贩毒。

    小女孩10岁了,上2年级,兄妹四个跟奶奶生活,一家五口睡在一张床上,她的父母在外打工。

    今天,一线城市已经非常发达了,有些经济形态,甚至超越了发达国家。可是大山深处,大凉山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依然非常落后,不重视教育。大人们的观念已经很难改变,但是孩子是可以一点一点改变的,只要他们感受到爱。

    唯一能改变这些孩子命运的,就是教育。

    北京大学何帆教授在《何帆报告》里提到,在四川广元,大山深处,驱车一个小时才能到达的地方,有一家范家小学,教育理念很先进。

    范家小学都是小班教学,一个班七八个人。教室的前面是液晶黑板,学生会用平板电脑做数学题,墙上挂的都是孩子们的美术作品。范家小学采用项目制教学,有工作坊,一个工作坊有不同年级的孩子共同参与。范家小学的学生们不会整天都坐在教室里上课,老师会带着同学们去做实地调研,比如去看水电站如何发电,去研究一个社区的历史。

    范家小学对学生的要求是,要有阅读的爱好,要写一手漂亮的字;能流利的阅读,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养成爱清洁卫生的习惯,至少要有两项体育爱好、一项艺术爱好;最后是课业良好。

    范家小学所有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无一例外。

    范家小学孩子们和老师的关系非常融洽,老师们会情不自禁拍拍孩子的脸蛋,孩子们会直接冲到老师的怀里。

    学校里有个聋哑孩子,他的父母不知道怎么教育他,学校的校长和老师花了很长时间,发现这个孩子特别喜欢画画,画的画非常与众不同,因此专门培养这个孩子画画。

    范家小学的孩子社会背景差别不大,没有互相攀比,也没有歧视和排斥。老师也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们的关系都非常好。

    孩子们的互动、去村里调研,都很好的培养了孩子们的公共生活能力。

    虽然范家小学的孩子大多数来自残破的家庭,但是学校给了他们最重要的东西:一个平等、包容、自信、乐观的社群。

    何帆教授在文章里提出,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不是家庭,而是同龄人的社群。何帆教授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过度强调了父母对教育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孩子社群的重要性。

    这里且不论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但是对大凉山的这些孩子来说,告诉他们的家长要爱孩子,要重视教育,恐怕是没有用的,唯一能改变这些孩子命运的,只有学校教育,他们的家庭环境很难改变,父母对孩子产生了负面影响,几乎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唯一能着手的地方,就是学校教育。

    大凉山就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相比广元,大凉山是一个交通更加不便、经济更加落后的地方,著名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在这里,是自治州首府,西昌很发达,但是其他地方很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

    相比广元,相比范家小学,大凉山由于条件艰苦,极度缺乏教师。

    这些年国家大力扶贫、进行精准扶贫,也有各种乡村教师计划,可是没想到这个地方依然如此缺乏教师。

    可能大凉山的确太过偏远,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很少有人愿意去那里做老师,面临这种困境,靠情怀,靠慈善,显然是不够的,一方面确实需要志愿者去付出,但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教育投入。

    得到CEO脱不花有一次提到过北京十一学校,这个学校的校长李希贵认为,教育的效果一定产生在师生相处期间,校长的责任就是要想方设法把师生相处的时间拉长,通过解决老师的后顾之忧,让老师把最好的心情、最多的时间都投入在学生身上,长期坚持,一所学校就会成为好学校。

    为了拉长师生相处的时间,北京十一学校,组建了【交通事故救援队】,老师在开车路上遇到剐蹭或者一般性事故,打个电话呼叫支援,自己就可以离开,救援队会帮助处理一切事务。还组建了【替老师接孩子志愿队】,如果老师来不及接自己的孩子放学,志愿队队员就会出动,替老师去幼儿园、小学接孩子。

    大凉山没有北京那么丰富的资源,不可能做到像十一学校那样,为老师解决所有后顾之忧,但是要成体系解决教师缺口问题,还是要提高这些地方的教师待遇和地位,要给支教老师温暖和关怀。

    大凉山老师缺口太大了,也做不到像广元范家小学那样的小班教学。不过,当地的支教项目,也在探索素质教育,要求支教的志愿者,最少服务两年,这一方面是为了师资队伍的稳定,另一方面,如果学生三天两头、一两个月就换一个老师的话,师生之间就很难建立感情、信任,孩子们很难感受到爱,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由于条件艰苦,支教的老师都很不容易,平时上课,晚上改作业,周末集中学习,一周洗一次澡。有些支教的老师,要上一个年级所有的课,语文、数学、音乐、科学、美术。去支教的老师,有些其实也还是孩子,她们也希望赋能和成长。

    最大的落后,是思想观念的落后。

    我专门在网上查了资料,大凉山地区的问题很复杂,不是一朝一夕,甚至不是精准扶贫能解决的,但是,所有的问题,从长远计,最根本、最主要的,是思想观念问题。真正的改变,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要让孩子们知道,学习是可以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

    支教老师,半夜一点还在演练第二天要讲的课程。其中有一个是99年的,大二休学去支教。

    今天写这些不是号召大家去捐款捐物资,也不是在建言献策,只是整理一点自己的思考,把一些东西,让更多的人看到,为去支教的那些大学生们,那些和你我一样、甚至比你我还小的老师们,为她们的付出和爱,做一点传播,让她们的努力,被更多的人看到。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有如此贫穷的地方,依然有教育如此落后的地方,不仅需要国家、也需要社会一点一点去改变、去努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凉山的支教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cj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