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意大利籍宫廷画师郎世宁有一幅《百骏图》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都有哪些呢?
《洛神赋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步辇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
在郎世宁的画作中,画马的作品非常有名,《百骏图》是其中最为出名的。
《百骏图》共有两幅: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黑白纸本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彩色绢本。
今以绢本为例。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3c99bc3e778eb6d3.jpg)
画中描绘了百匹骏马在山坡、河水间悠游嬉戏的场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1df7875bdd11c1c6.jpg)
画面右侧,两棵粗壮遒劲的老松,像乐曲中格外强劲的开头。
一棵老松的树枝向左侧深处,引导着观者的视线向前移动。
松树下站着三匹马,一匹白马,两匹花马,吃草的,观望的,姿态不同。
松树的后面,可见一个白色帐篷。敞篷里除了行李,一只可爱的小狗露出半个身子看向外面。
帐篷前面,三个放牧者或坐或立,形成不同的聚散关系。
坐在地上的两人相谈甚欢,还带着手势。
一人手持套马杆,站在山坡上,看着马匹。牧马人站立的姿势实在很有生活气息。
这个牧马人的视线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往远看是层层叠叠的山丘。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fa99e3fa97a576be.jpg)
这一片,以左右的松树为界,地面变得平旷,而远处则还是群山连绵,将画面的气脉连在一起。
马匹们或聚或散,各有姿态。
不远处一个牧马人正骑着马,套住一匹白马,估计那只白马想要溜到远处去玩,结果被发现了。
这个情节给画面增加动感和有趣的情节。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e942b6001a347d40.jpg)
松树的左侧,一个牧马人匆忙地驱赶着七八匹马。
原来逃跑的不是只有刚才那一匹。
再看最近处的山坡后面,露出一个牧马人正骑着马向左侧奔去,看来还有偷偷溜走的马匹呢。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山坡前,杂树下,一匹瘦骨嶙峋的马独自站在那里,似与画面近处的肥壮的马并不亲近。
按理说,这是一幅表示国泰民安,国家实力雄厚的颂歌式画作,画家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匹独自思考马生的可怜的瘦马呢?
我猜测很有可能是表示不管哪一个年龄段的马,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得到很好的生活。
这是一匹很可能有过战功的老马。
当然,这是我的瞎猜。
更大的可能是,这也是一匹少有的骏马。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古代有一种说法,有一种良马,超级瘦,可是跑起来特别快,有耐力。
(估计和常跑马拉松的人都比较瘦的原理差不多。哈!)
不过这个说法我一时找不到出处,就当“猜测二”了
还有猜测三,就是宋末元初的画家龚开曾经画过一幅《瘦马图》。
根据画上的题诗,瘦马代表了有气节的名士。
不过这种意思的可能性极小。毕竟是宫廷画,“国富民强”,“国泰民安”是宣传重点。
再继续看画。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608dce375c9d17fe.jpg)
这里的马匹自然是三五成群,各具形态。打打闹闹,动态较多。
话说松树两匹打闹的马,在阳光下的光影的感觉还是十分强烈的,尤其那个浑圆的马屁股,在画面中十分显眼。
见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b32c2ad3c2e808e7.jpg)
从这个局部小图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画家在对马匹的描绘中,更多的运用了西洋画的明暗、立体和写实。
松树也是。
而周围的杂草、山坡则更多的是中国画的技法。
再回到画面。
沿着平坡向远看去,一个牧马人正举着套马杆,试图分开两匹打架的马。
而远处,一条河水蜿蜒而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ece2b5494dfbc766.jpg)
河岸边。
树林里的马大多被遮住半个身子,显得树木有些突出了。
在前面部分,为了突出马匹,画家将它们基本上都安排在画面的近景处。
这里,将节奏变得舒缓了。
牧马人还是少不了的,不过画家自然把他们安排在不那么抢眼的位置。
一个在河里给马洗澡,用马遮住了人物,使得马匹在画面上更显眼。
岸上一人在骑马向后张望。
他的前面又出现一匹瘦骨嶙峋的马。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a890bea803f1b1e7.jpg)
这是画面的结尾部分了。
无论是树木的指向,还是马匹的行进方向,都将观者的视线引向左侧。
而最左侧,一个牧马人背向观者,好像截住了观者的视线一样。
这个牧马人也是画家刻意的安排。因为中国画是讲究“聚气”的。
你看那近处坡岸上的孤树,画家也特意安排了一个回勾的姿态。
画家在画面的安排布置上,除了采用西画的远近透视关系,也融入中国画的构图方法。
这幅画作中西结合,是郎世宁最重要的代表作。
(这幅画细节部分都值得仔细品味,限于篇幅,我只选取了其中一部分,有些遗憾。)
《百骏图》为绢本设色画,纵102cm,横813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c96261ab15b4e8d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