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蛙》:可亲可敬,可歌可泣的姑姑
小说《蛙》讲述的是围绕姑姑的故事,作品分成五个章节,每个章节前面,有作者写给杉谷义人的一封信,杉谷义人,是杉谷将军的儿子,杉谷将军是日本侵华时期驻扎在平度的日军司令,按照莫言信中的介绍,战争前,杉谷是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而战争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从一个救人的人变为一个杀人的人。这的确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但是这样的矛盾也发生在了姑姑的身上。
姑姑的父亲曾跟随白求恩治病救人,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姑姑选择继承父业学了医,并在五十年代学了新法接生,从此与生育这个行当结下不解之缘,姑姑一生一共接生了一万个孩子,但姑姑也因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做了无数次人流手术且有些是母子双亡,晚年的姑姑陷入了无限的忏悔中。所以姑姑的矛盾在于,姑姑的手,既是一双充满希望的手,也是一双沾满鲜血的手。
我很为姑姑这样一个形象所动容,一边钦佩姑姑的坚定执着,一边又为姑姑的极端感到不值得,一边为姑姑作为产科医生的善良所感动,一边更为一个女人在初识爱情时期就见证爱人背叛和人性丑恶并直到晚年才以一种忏悔的方式选择归宿感到遗憾。
所以我想,姑姑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可亲,可敬,可歌,可泣。
姑姑首先是可亲的,这来源于姑姑的质朴善良,还有她那种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爱。姑姑十七岁就接生了第一个孩子陈鼻,当姑姑得到陈鼻母亲艾莲即将生产的消息,骑着当时还很罕见的自行车,背着药箱子,飞一般窜回来,那速度让一条正在小桥上玩耍的狗惊慌失措,一头栽到了河里。当陈鼻顺利出生,姑姑就像一个工匠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那样充满了喜悦。阶级观念很强的姑姑在婴儿从产道中拖出来的那一刻忘却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她体会到的是一种纯洁的、纯粹的人的感情。甚至姑姑给牛接生的时候,起初不情愿,但一看见牛给她跪下,眼泪就哗地流下来。此时的姑姑也是最可亲,因为她对生命的爱那样纯粹,超越阶级,超越物种,那是一种用尽全力不顾一切的爱。
姑姑的可敬在于,她的一生伴随着坚定地信仰,刚正不阿的正义感,她历尽艰辛和背叛,依然怀着对国家的信仰和对邪恶的斗争精神。姑姑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后,广播宣传计划生育,且亲自操刀手术,姑姑说事实上只要把道理讲透,把政策定好,领导带了头,层层抓落实,群众还是通情达理的。这番话真是一位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者内心的体会。姑姑一心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即便是自己侄媳妇王仁美怀孕,也要不惜任何手段落实计划生育,她说,姑姑尽管受过一些委屈,但一颗红心,永不变色。姑姑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这样坚定的信仰真是让人心生敬意。因为这个信仰,即便被乡亲骂也在所不惜,她认定自己的职责所在,就坚守自己的责任不顾一切。当贪官二奶去找她要生男孩的方子,她抓了一堆无用的药,姑姑愤愤地说,反正这些人的钱都不是正道上来的,我不宰他宰谁去?她一直在斗争,为正义,为信仰!
姑姑的可歌之处,是她那光彩的接生成绩。姑姑晚年最怀念的时光是从1953年到1957年的那段日子,共接生1612次,接下1645名婴儿,其中死亡婴儿6名,但其中五个是死胎,一个是先天性疾病。那段时期姑姑像送子娘娘一般,以高超的新法接生技艺成功取代了旧社会的接生婆,极大的提高了接生的成功率。成为被人们神话的“神手”,这足以让姑姑成为可以被歌颂的人,她用自己高超的技艺接生了约一万个婴儿,拥有一双充满希望的手,成为生命的象征。
但,越是可歌便越为姑姑的爱情哭泣,也更为姑姑的晚年遗憾。姑姑在年轻时候和飞行员王小倜谈恋爱,但王小倜被是国民党特务,后来去了台湾并与一位台湾明星结婚,姑姑的第二个可能性对象是县委书记杨林,却在文革被批斗的时候出卖了姑姑,从此,姑姑的心,死了。直到晚年,被无数青蛙缠绕的梦游中醒来,见到泥塑艺人郝大手,救了她,用一个个捏出来的小泥人再现姑姑引流过的那些婴儿,一个接生上万个婴儿的姑姑却陷入对婴儿的无限愧疚里。这实在让人难过。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当时的国家以极端的方式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为人类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背后却是无数生命的牺牲,以活着的,抑或死去的方式。我相信在你我身边可能亲眼见证过类似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看似平凡的发生在我们身边事情就具有了巨大的意义!我们珍惜在大环境中还能保持人性光辉的人们,像姑姑,也看清那些在利益面前选择站位的人,像杨林,这世界,如此这般,超越很难,却离不开姑姑这样的人。
致敬,姑姑!
致敬,那些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