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算占卜、算命,试图通过这些预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古有云:
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
通晓易理之学的人不会完全相信占卜预测的结果,善用易理之学的人根本就不需要占卜。
因为占卜、算命最多也就是显现吉凶,其结果也并非是最终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起到了警示作用。
举个例子:
有人告诉你,你坐地铁脚会受伤,你要注意了,坐地铁时要多留神。
这个人说的对吗?
对啊,为什么呢?
因为你坐地铁总是喜欢把脚伸到过道处,一般人路过会下意识地避开你的脚,但是,万一有一个不看路的或者喝醉的人路过,很可能一脚下去就会踩到你的脚上,严重了会伤筋动骨。
那么,这一点不算命能够避免吗?
改变行为习惯就行了,因为是你的习惯决定了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所以说,懂得易理的人不用占卜、算命,因为他们按正确的照规律做事就行了。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修行的人,人们认为修行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那么,到底什么是修行?
很多人觉得修行就是要积德行善,多做好事。
有些地方有“放生”的习俗,人们买来很多鱼,然后去放生,认为这样做是在积阴德会有好报。
事实上,鱼贩子会特意为他们提前捕捞大量的鱼,供人们放生之用,人们放生后,很可能鱼贩子还会继续打捞被放生的鱼。
但是人们不去想这些,他们只要满足自己的放生意愿就好,因为他们相信,我只管做好自己就行了,我这是在积德行善,至于别人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修自己的行就行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修行?
吃斋念佛、参禅打坐?
这些都是修行的方式,并不是修行的本质。
修行的本质是什么?
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使其符合规律。
有人会觉得,这么简单,怎么一点都不玄呢?
修行一词意义其实是被后世严重缩小化、狭义化了。
最早“修行”被人们称为“修道”,但是修道也是被人们狭义化了,修道一词原本为八个字:
修德养性,阴阳于道。
只是后来被简化成了修道,但是这一简化,本义就难以显现了。
修德是指,养成能够掌握规律,并能够按照规律做事的能力。
养性,又叫炼性,指的是修身炼心正行,即修正自己的言行和身心,使得行为能够符合大道。
阴阳于道,就是顺应、逆反规律的行为。
有的人总想逆天改命;有的人总说我命由我不由天;还有的人认为老天对自己不公。
如果真有人格化的老天爷,他真的能事无巨细的掌握每一个人,每一分钟,每一秒行为的善恶?
你是不是觉得老天爷太闲呢?
所以,控制我们的不是人格化的老天爷,而是规律。
规律就是“道”。
就像你按照交通规则行驶,就是安全的,如果违反交通规则,就会带来灾祸。
比如,你生性暴躁,不用占卜,根据你的性格就可以推算出你会有暴躁的言行,那么,你惹上是非也是大概率的事情。
但是,你通过修正自己的言行,变得说话做事沉着冷静,那么,你自然改变了你的人生轨迹。
人与地上的石头、泥沙不同的是,人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言行,从而有了改变自己命运和人生轨迹的可能。但是泥沙不同,它们的一切轨迹只能来源于自身的特性和外界的作用。
有的人会问: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懂得修行的呢?
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否则人类也不可能存在于今。
以前的人们去狩猎,他们把一些动物的羽毛、牙骨、兽皮等带在身上,当做装饰以显示自己的英勇。
那时的人们总是无节制的去捕杀、狩猎,起初是为了生存,但到了后来,他们沉醉于彰显自我的英勇或者为了众人的赞赏,他们开始了以娱乐为目的的猎杀,特别喜欢猎杀大型动物,人们的内心被欲望占满了。
他们觉得,这个地方的动物没有了,就迁徙到下一个地方,反正世界无限大。
但是,慢慢人们发现,这样长时间下来,自己总是在奔波,下个地方也不一定比上一个好,自己的部落很难壮大,甚至呈现了衰减趋势。
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开始有节制的捕杀动物,开始试图圈养动物,慢慢地人们发现,随着动物数量越来越多,自己的部落也开始逐渐壮大了起来。
人们对放纵的心性有了节制,对自己的行为有了要求,更加符合了自然规律。
这就是最早的人类修行。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心态也发生了改变,由起初的以杀死动物彰显英勇,变成了感恩动物,因为是动物养活了自己。
他们不再把动物的翎羽兽牙作为彰显自己功绩的装饰,反而为了感激动物养活了自己,把动物的图形刻在了自制的器皿上,甚至把动物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
这样一系列的改变不就是“修德养性”吗?也正是这样不断地修行,才使得人类得以延续。
修行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奇妙法门,也不是特定人群才能做的事情。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都应该去做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规律,自己的命运轨迹也就发生的变化。
可现在依然有很多人不知道:
你的言行决定着你的人生,而你却称之为命运。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