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朗读者》5月5日开播,去年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让人记住了那个“腹有诗书气自华”唐诗、宋词信手捏来的董卿,瞬间路转粉。《朗读者》又开播,又是一场文化的洗礼。
《朗读者》,不仅仅体现在朗读上,还表现在这个者上,体现在人上,不只局限于名人,还有平凡的俗人。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我们,把他们喜欢的文字读给我们。娱乐化的综艺市场,这是难得一见的一股清流!
想起2015年优酷土豆推出的《看理想》系列,梁文道深夜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陈丹青解谈生活与艺术的《局部》,马世芳讲解音乐与文化的《听说》,再到后来窦文涛全新谈话类节目《圆桌派》,真的是一种文化的大餐!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每一个文化类节目,都是电视界和综艺界的一股清流,也是文化娱乐的另一种导向。
1.读书,看见另一种可能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知识改变命运,好像成为了一种笑谈;读书无用论,被人经口相传;阶级固化,寒门再难出士子,被人众口烁金。一切的舆论风口,好像都在宣示着,读书无用!在这个快速而又急功近利的社会,安静的读一本书都是一种奢华!
但你每读的一本书,每学的一点知识,都会融进你的血肉、骨骼里,藏在你的气质里,终会有一天让你看见另一种可能!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这是爱情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节选,当初这首诗可是火了大半个中国,也让人知道了一个叫余秀华的诗人。一个先天残疾的农村妇女,写了16年的诗,一朝走红,鸡犬升天,这个活着像稗草一样的人,实现了另一种可能,可是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啊!有人说这是一种变相的炒作,可谁又不能说是上天对她坚持的恩惠呢!
雷海为,一个外卖小哥,披荆斩棘,打败清华、北大的高才生,成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他的笃定自若藏着他读过的诗和书!
就像董卿说的“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我觉得你所有在日晒雨淋,在风吹雨打当中的奔波和辛苦,你所有偷偷地躲在那书店里背下的诗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十三年坚持读诗,终将成就另一番自我!
2 .越是阶级高层,越注重文化学习
现在越来越多的底层人,支持读书无用,甚至对孩子上学也是爱上不上,他们偏执的认为:现在大学,考上了也不分配工作,多的是读完大学找不到工作的,还浪费钱;多的是乡村土豪、领导,没读大学,不照样有钱有势。
我依然记的朋友跟我说的一个故事,他说上大学时一次去火车站取票,在自动售票机前排队,后面是一个看着是暴发户的土豪,说:上学有什么用,出来还不是给我打工。朋友取完票后,把语言设置成了英语,后面的暴发户直接愣在那了。
暴发户之所以为暴发户,就是文化底蕴的不同,眼界格局都差在那里。你去好好搜下那些成功人士,就算是那些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他们家族的文化厚积和底蕴,也是你难以想象的!你再看看现在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家庭。
你发现越是阶级高层,越注重文化学习!
3. 不要急,浪尽淘沙始到金
读书学习,不仅仅是读是知识,更是获取新的思维,了解新的世界规则,这样你才能看见另一个世界!你说阶级固化,可你不读书学习,你连进入新的阶层的门票都没有,不要说你,你的后代也会里的更加遥远!
现在是个日新月异多元化的社会,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没有了一眼望到头平庸的铁饭碗生活,你不学习进步你就会被社会淘汰。现在已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社会,因为你不知道哪天,你所在的职业就会消失,越学习,越了解世界,你的安全感才越强!
所以犹太人深信一个道理:颠沛流离,所有的东西、金钱、外物甚至生命都会丢失,唯有脑子里的东西不会丢,所以他们最大的财富就是那些书。
读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厚积薄发的过程,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浪尽淘沙始到金。
所以不要着急,你读过的书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你的眼界、你的格局、你的交际圈,让你看见另一种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