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春档里,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廉政风云》这部影片,毕竟,黄渤,沈腾,韩寒,成龙,周星驰,王宝强这些浓烈的喜剧氛围压迫下,刘青云,张家辉确实找不到一席之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60598/3efc5b46ce09ec5e.jpg)
但说实话,这部影片很深刻。
如果你非要从电影的角度去看,它很隐晦,很多人大呼看不懂。
张家辉身为逃税集团的总会计师,阴了自己的大老板,自己才是做局的幕后人,但又假扮线人向警方提供资料,最后还找替身送死,而自己则逃出生天。
剧情过于复杂,而故事讲的不是很清楚,而且没有明显的善恶,也没有好人终将胜利的套路,所以我估计这部片子票房一定惨淡,口碑也会不好。
我知道观众喜欢什么,观众喜欢清晰明白的故事情节,喜欢好人有好报,坏人终将被干掉的故事套路,看电影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你得把大家内心深处希望的情绪释放出来,才能得到认可。
但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扑朔迷离的,它不清楚,才够现实。
我很喜欢电影里张家辉这个会计师对于走私,逃税,行贿,洗钱的态度。
你用他的台词说,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的事,钱就在金融市场里打转,你怎么查?
这句台词很写实。
很多人以为所谓的行贿是像电视里演的那样,谁谁谁递给谁谁谁一包钱,最后谁谁谁被抄家,冰箱里塞满钱......
这种情景当然源自生活。
但生活不只有这么低的维度。
电影里不敢拍的,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
比如国内的金融市场里,如果A要行贿给B,可以替B开一个账户,两个账户间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定向交易。
B合理合法的赚到钱了。
有问题么?
你说你要定罪,怎么下手呢?这两个交易的账户也许都是买的身份证开的,天南和地北。
盈利了之后的钱会经过十八个账户,经过复杂的操作在全世界流了一圈,最后又分散到多个账户里被多个人取走,最后再汇聚到某处。
你还有兴趣查么?
就算你知道A和B背后的人具体是谁,把身份证号都给你,你查起来依旧成本极其高昂。
比如电影里的桥段,就很有创意。他告诉你,那个海关官员这次没有像其它反腐片一样批条子,而是偷偷给了一张抽查时间表。
B偷偷给A一张时间表,这让人怎么调查,又怎么定罪呢?
这个桥段很有意思。
它实际上是在暗示你,海关也没有精力每箱产品都拆开来看,它也是抽查的,而且是按照某个时间段去执行。
为啥?这就是成本。
任何绝对的正义,都是要用钱来维护的。
我们大部分人很多时候都忽视了执法成本。
这个世界并不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么LOW的方式在维系着运转,那是拍动画片便于孩子们的认知。
你到了成人世界里,所有的事,都逃不开成本二字。
你明知有人犯罪,可以获利100块,可如果你阻止他的成本超过了100块,那你就阻止不起。
事实上,就像黑社会主要靠恐吓而不是靠砍一样,执法也主要靠杀鸡给猴看而不是抓住每只猴子。
花101块,去调查清楚一个100块的犯罪,把它拍成影视片,震慑,恐吓潜在的不安分者。制止了潜在的10000块的损失,这就是执法的目的。
真的对每个100块的犯罪都去花101块维护正义,那财政就崩溃了。
比如,前文我描述的那种手法,两个账户之间高买低卖,对敲。这在四五年前,国内很常见,当年我就说,这就是在行贿,公然的行贿。
有人管么?没人管,因为管不起,执法成本太高了。
但执法者也不是傻子,他们会思考别的方式,比如,最近这两年,就好了很多。
是这种公然的行贿消失了么?当然不是。
是监管者提出了新的管控办法。
以前,你高买低卖,输送利益,也许100块钱你可以输送出去90块,只有10块钱浪费在交易的成本上了。
但现在呢?监管者把凡是差价大的高卖低卖一律定义为违规交易,我是没法抓你背后的那些,我没有足够的财政调查清楚。但我可以在最后一条路上拉高你的输出成本。
我让你高买低卖之间的差价越来越小,一超标,我后台监控就报警,你就被暂停交易。
那随着差价的缩小,你的交易成本就被持续的放大。
也许你曾经100块钱可以输送出去90,现在呢,只能输送出去50,有50块钱就沉没在交易的损耗中了。
这么高的成本之下,就会迫使你另想别的途径,自然而然的降低了利用这种空子违法的比例。
这就是现实的生活,它追求的始终是一种利弊,而不是对错。
即使它宣称自己是正义的化身,公平的天使,维护是非对错,也是希望通过这种低成本的方式去引导社会向善,降低执法成本,这仍然是一种利弊的考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