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大龄单身女青年,第一眼看到《单身社会》这本书时,可以说是眼前一亮,虽然这几年我在不断地的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强大,也不断的给身边的单身朋友讲一个人生活也没什么大不了,要如何面对一个人的生活之类的,但是有这么一本书在面前,当时心里就觉得:啊,这不就是我需要的吗?我需要更多相关的指导思想来武装自己。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有必要给准备或想要读这本书的朋友先澄清几个误解,首先,书名的翻译恐怕不太准确,整本书主要讲的是独居的各个方面而非单身;其次,本书主要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讨论独居这个现象,而非个人生活方法论。
本书的作者艾里克•克里南伯格是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在写书前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因此掌握了很多第一手的数据和研究资料。书中通过翔实的数据和案例,较为全面和深刻地的对独居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介绍及分析,使读者对这一现象有全新的认知和了解。
全书以《旧约》的开篇为例,到列举哲学、野生动物、立法等以往的各类经验来说明社会是围绕共同生活的想法建立起来的,以此也铺垫了目前社会大众对独居这一现象的巨大误解及偏见,进而通过统计数据(1950年到今天美国独居人口占比从9%提高到28%)说明独居人群正在快速扩大,并不是通常批评家们所认为的文化、社区等问题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事实上,各种不断蔓延的社会变革相互作用,促进了独居生活的不断发生,个人主义者越来越多,他们的重心或价值观回归了自我,开始注重自由、个人发展等。这些都将重塑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式和道德准则。
无论社会学家们如何认为没有伴侣的单身独居是“个体混乱瓦解”以及“社会失范”的成因,随着个人意识的觉醒和经济的发展,独居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从我对身边朋友的观察,无论是买房还是租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大多都是选择独居,而不是跟父母、朋友一起居住。因此可以说独居只是一种个体乐在其中的生活方式,它并非离群索居,一样可以有高质量的社交生活。此外,它更利于自我的释放和发展。
根据书中的统计数据,独居占比:“美国(28%),瑞典、挪威、芬兰、丹麦(40-45%),日本(30%),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远超28%)。增长最快:中国、印度、巴西。”从中不难看出独居这个社会现象将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变革,如何应对这一变革,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面临的困境之一在于,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未将独居看作目标或是终点,这导致了推动独居、单身人士利益的社会运动难以有效组织。这是否也从侧面反映出由于整体社会对独居人群的偏见,导致大众无法正视这个问题,而仅将此作为一个短暂的阶段,一种小众的亚文化,而非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
只有在正视了这个社会变革趋势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对应的做出相应的动作,以应对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挑战。如国家层面应当如何合理的分配针对独居人群的社会保障投入;城市规划建设应该如何根据这一趋势进行调整;如何建设适宜独居者生活的社区、公寓及设施;老年独居者的养老和生活的难题如何解决;如何有效而又有道德的使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来辅助独居者更好的生活;养老院等相关机构应该如何调整和改革以适应这种变革等等,虽然对于这些问题,书中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但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现状的分析讨论及未来可行性的设想,也极大地的提高了读者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同时引发大众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正如书封上所说:“独居才是人类的终极走向!每个人唯一一次的生命,不过是为了证明独自生活的能力和生活本身所富有丰富的可能性。婚姻、家庭、年龄……这种种古老的迷信!那个时代也已沉沦!”如何面对和适应这样的社会,将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放下你的偏见、焦虑和狭隘,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宏观角度重新来看待和学习这件事情,可能你会发现,人类的祖先从树上下来,也许就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