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华夏民族统一的“国家教化”】源自哪里?

【华夏民族统一的“国家教化”】源自哪里?

作者: 孙寅起 | 来源:发表于2020-01-22 06:55 被阅读0次

          徐旭生老人在他所著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中,曾总结中国上古史时代经历过三次社会大变革。这一时代就是五帝时期。关于五帝人物的具体排序或那五帝,学术界的意见不一,我在这里不做讨论。在没有更多史料佐证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按照《史记-五帝本纪》的人物排序较为可信。

    依时间顺序五帝即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徐老指出,第一次大变革是:黄帝统占中原,过去部落林立的局面,经此大震荡,逐渐相互融合与同化,形成部落大联盟。;第二次大变革是:颛顼时,”绝地天通”,大胆改革,人神分开,有人专管社会秩序方面的事情,有人专管宗教方面的事;第三次大变革是:大禹治水,主名山川。人民得能”降丘宅土”,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以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天石的序言1984年9月1日于北京)

    但我以为徐旭生老人的总结不够全面确切,也没有说到问题的实质。我的观点是:

    中国上古史时代经历了四次大变革。

    一是黄帝以武力统一天下,草创了华夏古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雏形。这是一次社会政治体制上的大变革;

    黄帝姬轩辕

    二是颛顼帝为了统一全民思想,实行”绝地天通”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教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全民思想的大变革;

    颛顼帝

    三是唐尧虞舜时期的禅让制,将黄帝,颛顼,帝喾以来的道德风化推向了最高峰。这是中国上古史时代政体传承上的一次大变革;

    四是大禹治水,划分九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上古时代封建制格局的大变革。

    大禹王治水

    以上划分的观点,读者诸君可以通过读史慢慢体会。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不一,统属正常现象。

    按照我的划分观点,华夏民族统一的【国家教化】起自于颛顼帝时代。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历史背景看:黄帝以武力平定天下,草创了华夏古国。。在以后的岁月中,黄帝四处征伐巡狩,开疆拓土,建立军队和地方的官制,如云师,设立监督诸侯的左右大监,还委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管理地方事物。此外,还建立了宫室,服饰,婚姻,祭祀等制度。统一文字,修订历法。披山通道,一生辛劳未尝宁居。晚年的黄帝身心疲惫,对国事已经倦怠。转而慕道修炼。求教于肃州空桐山的隐士广成子。以后我们知道的”鼎湖炼丹”,”白日飞升”的神话都是对黄帝晚年的生活描述。大家想想,一个草创的国家,国君信奉鬼神不理政事,诸侯各国及民间百姓又信仰不一,其结果必然使社会乱象丛生。据《国语,楚语》记载:”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整个社会都信奉鬼神。如此,还有谁会去听从国家的政令。以武力威慑统一的天下又怎能不危机四伏。

    所以,解决整个社会信仰杂乱的问题,成为巩固新兴王朝,防止动乱发生的迫在眉睫任务。颛顼帝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接替了黄帝的位置。为了实现全民思想的统一,颛顼帝采取了中国上古史上最大规模的【绝地天通】改革。我为什么说徐旭生老人总结的不够全面确切,就在于【绝地天通】只是实现“国家统一教化”的一项重大举措,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统一全民思想。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所在。所以把【绝地天通】称之为宗教改革是不确切的,因为它只是实现目地过程中的一个序幕而非目地本身。在这里为了使读者诸君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必要脑补一下上古史在那一段时期的有关知识点。什么是【绝地天通】?简单的说,就是断绝天与地的通道。在中国上古史传说中,人与神是可以经常见面沟通的,神可以下地,人也可以上天,人类的大巫们(不是谁都可以)主要通过攀爬天梯的方式,前往上界与神灵会面。以取得神灵的指示。天梯也就是天柱,一般以高山的面目出现。比如著名的昆仑山,还有肇山,登葆山(大约在现在的河南境内)等等,此外,据说都广之野(或许就是现在的成都平原)有一棵巨大的参天大树叫“建木”,也具备天梯的功能。巫字的古代写法就是两个人攀爬天梯的意思。为了不让这些神职人员巫,再上天梯与神沟通而听命于人间帝王,颛顼帝命两位大神“重”和“黎”去实施【绝地天通】。命“重”管理上天,我们现在所说的“九重天”就是与“重”有关的说法;命“黎”管理下界,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民百姓,就是与“黎”有关。不是什么九黎族的百姓。【老梁故事会】的解释是错的,他对上古史一定没有深入研究。颛顼帝通过撤天梯封山,阻断了群巫们上天与神灵沟通之路;但是有的个别巫们还是偷偷上山想与神沟通,结果发现不好使了,神也不敢来与他们沟通了。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颛顼帝的法力无边,也与此同时,颛顼帝在河南濮阳建立【玄宫】,对外宣称自己就是神的代表,以后发布的所有关于祭祀鬼神,人间的各项法律制度以及人们的思想行为规范都是神的旨意。《史记》中记载:“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动静之物,小大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翻译过来就是颛顼帝静默深沉智谋如渊,通达而明晓事理:教人民种植庄稼养育牲畜以充分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按照季节天气办事顺应自然规律,凭借鬼神名义制定礼仪法度;协调五行顺逆教育劝化百姓,沐浴竭诚以祭祀天地鬼神……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大神还是小神;只要是日月照临的地方,无不归属他的命令旨意,可谓无远弗届。

    颛顼帝没有赫赫武功,而声名却远超黄帝(在《山海经》中出现次数多于黄帝就是明证)。在认识深度浅化的人民中间,有武功的容易传播,没有武功的很难显著;但是颛顼帝正是因为统一了全民思想即“国家教化”,而在历史传说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成为了华夏民族统一全民思想的先祖。

    这就是华夏民族统一“国家教化”的开始,是中国上古史第一次统一全民思想的大变革。开启了以后历代王朝统一全民思想之先河。周初的“制礼作乐”,汉武帝时期的“独尊儒术”等等。都是这一作法的翻版。而儒家思想的源头也自这里生发,后来的帝喾,尧舜都在推广这一治国安邦之道。有研究此类课题的学者们可以慢慢体会是否如我所说,结论不重要,贵在参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夏民族统一的“国家教化”】源自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qe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