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伯,《消费者洞察指引》,《认知变现指南》作者;软赢【Stygoogle·镜像元】创始人
移动网络时代唯一壁垒就是认知,周二有约给思想洗澡让认知破壁!
“超越智商”
人类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聪明神武的乔帮主,竟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丨水伯
引语:聪明神武的乔布斯英年早逝,竟也落入人类的阿喀琉斯之踵!
众所周知乔布斯死于胰腺癌,而胰腺癌又称为“癌中之王”,死亡率极高。
但事实上,2003年首度确诊时,乔布斯患的只是胰岛细胞瘤。若按照正常的治疗,有很可能获得康复。
但高傲的乔布斯完全听不进身边人的劝告,只采用自己制定的食疗计划,后来甚至选择吃马粪以及灵媒这些荒诞至极的手段。
最终导致胰腺癌细胞扩散至全身,英年早逝。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所有智力上的缺陷都和智商有关。但聪明的乔布斯英年早逝的实例,似乎让这种结论站不住脚。门萨俱乐部是世界上最古老、规模最大的高智商人群社团。几年前,加拿大门萨俱乐部的一份调查表明,俱乐部成员中有44%的人相信占星术、51%的人相信生命节奏、56%的人相信有外星访客。既然「聪明人」会做「傻事」,那么就意味着认知科学对「聪明」的界定出了问题。为什么聪明人会做傻事?为什么我们会时不时地“脑残”?原来,大脑有两个认知特征致使人类不够「理性」,一个是处理信息方面的缺陷,另一个是内容缺陷。对于这两种缺陷,智力并不能提供相应的免疫力。相反,一旦认知缺陷出现,越聪明反而越危险。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成为聪明人意味着要阅读大量信息,并掌握大量概念。而在 21 世纪,聪明人还必须掌握的元概念是「理性」。光有智力还不够,还得「理性」。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认知科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写得最好的一本「理性」著作《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它将帮助我们完整理解人类真实的心智架构,从高智力到高「理性」。本文主要包含如下四个主题:
1/4、“超越智商”的限制,「优化思维操作系统」
2/4、为什么聪明如乔帮主那般,也会做傻事?
3/4、“超越智商”,点亮理性之灯,重新定义人类认知能力
4/4、“超越智商”,用「理性」屏蔽“认知缺陷税”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税种
1/4、“超越智商”的限制,「优化思维操作系统」
智商高就能「理性」决策吗?我们该怎么「理性」决策?其实《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的副标题已经回答了前半个问题:智商高不能「理性」决策。但我不只是想得到「能」或「不能」的回答,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里说的智商是什么意思?说的「理性」又是什么意思?我们的大脑里拥有多种信息计算机制,有的计算机制可以准确地解决多数问题,毫无疑问,这是种理性的计算机制。缺点则是运算功率很大,会消耗能量和时间,占用大量的注意力,使整个大脑系统运行变得缓慢。但在漫长的进化中,人往往要应对各种生存危机,而这种用一下整个人就不能做其他事的计算机制显然不利于快速应对危机。所以被替代为另一种不消耗能量,不占用注意力的计算机制,它能通过接收到的信息快速给你一个反馈。缺点则是精度不高。打个比方,理性机制就是狙击射击,感性机制更像是盲射。换言之,我们接受信息瞬间得出的想法,基本没怎么动脑,并不具备参考价值。清楚大脑的偷懒行为后,我们有必要脑中形成一种过滤信息的意识:即每一次想法冒出来的时候,先缓一缓,对照看是否陷入了认知的圈套。
所以“超越智商”的本质是「优化思维操作系统」。我们聪明的大脑就好比是一台电脑,拥有高智商就相当于拥有强劲的处理器。而良好的「理性」思维习惯则如同具备高兼容性和拓展空间的操作系统。斯坦诺维奇在“超越智商”具体将「思维操作系统」构建成“三重心智加工模型”。三重心智模型的源头是双进程理论,进程一凭借直觉快速加工,进程二由工作记忆介入慢速认知处理,而三重心智模型是将进程一称为自主心智,它包括我们的内隐知识和基本情绪。进程二则包括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遗憾的是,现实中依赖处理器性能的人很多,注重优化操作系统的人太少。
所谓智力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记忆、逻辑等策略系统的加工过程智力,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智力。而晶体智力是指信念、目标、常识构成的知识智力。前者受先天因素影响,后者主要来自后天习得。流体智力的认知操作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算法心智,是维持认知去耦化的关键机制。
1、三重心智模型的工作流程
既然已经知道了进程一和进程二,那么它们之间是怎么协作的?当需要决策时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认知去耦又究竟是什么?当我们遇到某种情境,进程一(我们的无意识哨兵),会立即做出反应,也就是自主心智在工作。这时候进程二会去分析,你这个反应对不对,要是不对,我就中断你的反应,然后压制你的倾向,这是算法心智在执行任务。凡事有破有立,压制完了,然后呢?然后要用更优化的反应去替代原反应,那什么是优化的反应?在你做决策的时候,你了解情境的全貌和细节,但你无法预测未来,因此,你需要进行假设性推理,创建一个临时的模拟世界模型,并在这个模拟世界中测试各种行为和结果,得出一个最优解,将其作为反应输出。这一切都是在你的大脑中完成的,而执行者就是反省心智。
所以决策是怎么来的,自主心智反应,算法心智压制反应和去耦,反省心智发起压制指令和去耦指令。哎所以明白去耦是什么了吗?去耦就是在假设性推理中,为了不将真实世界表征和你假想情境混淆,为了防止表征滥用,所以将次级表征与世界分离的操作,它是工作记忆任务中的核心认知功能,人和人之间智力差异在哪儿,关键点就在认知去耦上。举个例子,翠花发现来福身上有香水味,一直在寻找来福出轨的证据,假设各种情况(带焦点偏差的持续性连接认识);当她反省到可能是自己误会了,可能是来福妹妹的香水味道,这时她考虑到各种情况分析出自己可能错了(完全去耦化模拟认知)。所以去耦操作有什么用呢?它能评估你的信念,是对是错;它能批判你的欲求,告诉你是不是想多。所以,三重心智模型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
(1)自主心智来自进程一,收到进化和内隐学习影响,是直接下意识的反应。
(2)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来自进程二,算法心智就是传统定义的智商,关乎你的认知程序。
(3)反省心智是对人类心智过程进行监控,对算法心智下指令,帮助判断与决策。
我们生活中经常决策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反省心智力度不够,算法心智常年萎缩,自主心智过于强大”。反省心智和自主心智终日相互搏斗,在想解决但无较好方案策略的问题面前,很容易行为瘫痪。瘫痪就意味着自主心智占据主导,最后必然做出错误行为。行为本身不是决策,却能体现一个人在某些事情上无法遮蔽的挫败。所以在许多根深蒂固的东西面前,只有理性的思维倾向察觉,却没有强大的算法心智和执行力,在一次次顺从自主心智的下意识犯错之后,剩下的只有纠葛与痛楚。
2、「理性」思维的三要素
想象你的大脑是一台计算机!在算法层面确实没有计算机那么厉害。计算机中安装了许多程序,你的大脑也是如此,拥有着各种各样的心智程序。那么,心智程序是什么?心智程序是个体可以从记忆中提取出的规则、知识、程序、策略以辅助决策判断和问题解决过程。那么心智程序里这些东西是哪儿来的?心智程序的工作组件正是三重心智模型:
(1)自主心智可以获得封闭知识库和高度编译习得信息中的知识和规则。
(2)算法心智可以获得策略和生产流程。
(3)反省心智则负责信念、目标、常识……。
心智程序有好有坏,好的心智程序可以帮助你做出正确决策。所以再回到我们的三重心智模型,结合心智程序,理性的三要素就出来了:
(1)算法心智维持压制和模拟活动(认知去耦)。
(2)反省心智发起压制指令和模拟仿真指令(思维倾向)。
(3)模拟活动中获得理性所需的心智程序(心智程序)。
2/4、为什么聪明如乔帮主那般,也会做傻事?
感性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认知的负担,我们也成了认知吝啬鬼。就算聪明如乔帮主那般,也会在毫无意识下被大脑的偷懒行为所蒙蔽。为什么智力无法预测人的成就?为什么高智商儿童长大后泯然众人?为什么高智商员工表现平平?为什么聪明如你还未走上人生巅峰?这些问题也同样困扰着认知心理学家。未解之谜“弗林效应”就是关于智力的迷思:人类的智力测试得分在过去几十年呈显著上升趋势,为什么没有带来文化的繁荣?伟大发明的数量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世界名人录上的伟大科学家也没有加速出现。最让人困惑的是,为什么理性障碍如此普遍?这似乎不合常理呀。人类花了数百万年进化到食物链顶端,靠的居然是一副非理性的大脑?
1、是什么让我们的大脑不够理性?
英国著名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这样回答:“自然选择从当前可用选项中选出那个‘更好的’方案……。进化塑造的动物并非是完美设计方案的成果,也并非差强人意的无奈选择,而是历史变更过程中同时期诸多选项中那个更为适宜的选择”。
简而言之,进化是基于“更好”原则。在石器时代,更好的生存策略、更高的繁殖优势,就可以成为幸存的“适应者”,并不要求生物拥有完美设计。而「理性」,则是基于“最好”原则,从工具理性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在有限的物理和心理资源条件下,以最优化的方式行动,使得个人效有最大化。进化的目的是基因复制,而不是人类的快乐和幸福。正如进化生物学家乔治·威廉姆斯所指出的那样,自然母亲从事的是复制事业,不是慈善事业。根据情感预测领域的研究表明,人类其实很不擅长做出让自己开心的选择。这个结果出人意料,但如果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则可以理解,大脑中存在快乐神经回路的原因是鼓励我们做出有利于基因传递的事情,如生存、繁殖,而不是为了让我们享受更多快乐时光。
所以在认知和决策任务中,人们的表现并不理想。我们天生拥有一副非理性的大脑,既不能很好支持我们客观认识世界,也不能有效计算出最优选择。在石器时代,大脑的任务是在最短时间内做出足够好的选择。为什么我们说话做事总是不经脑子?毕竟,面临危险时想得太多的那些祖先已经被吃掉了。
2、认知吝啬鬼
人类在思考问题时,大脑对认知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极为吝啬,我们称为“认知吝啬鬼”。再回到信息加工,人类大脑默认的加工模式是低耗能的类型一加工,所以人类思考时大多数都是认知吝啬鬼,简而言之,人类大脑天生懒惰。对自动加工机制的依赖自然会导致非理性决策。比如在金融领域,失败的投资者各有各的错误,譬如盲目自信,坚信自己处理信息的效率优于他人;比如对随机事件过度反应,为随机事件寻找解释……。人类有意思的一点是,因为进化导致的幸存适应机制,人类往往不会做出最优选择,也不擅长做出让自己开心的选择。否则为什么人人求一粒后悔药?这些都是认知吝啬的结果。
认知吝啬鬼有哪些体现呢?
(1)爱简单,用简单问题替代难题。
(2)爱惊奇,热衷生动性、鲜活性,媒体广告数字导致决策偏差,信息错觉导致听啥信啥。
(3)爱框架,对本质相同但表面不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答案。
(4)爱自己,不仅会心怀偏见评价已有论据,还会带着偏见制造证据。
3、智商高≠「理性」
现有智力测验极为不完整,缺失了对思维倾向和决策技能的评估部分,而这些正是「理性」思维和行为的认知基础。近二十年,认知科学家们做了许多研究心理能力和智商之间相关性的实验,结果之间紧密性被过分夸大!例如:
诺奖得主卡尼曼和同事特沃斯基的研究发现,「理性」思维技能与智力测验成绩之间只有小到中等强度的相关。可以这样说,「理性」是认知科学家开出的“脑残治愈片”。正如斯坦诺维奇所述:
3/4、“超越智商”,点亮理性之灯,重新定义人类认知能力
智商好比汽车的动力引擎,「理性」则决定汽车行驶的方向。现在我们可以问一个问题,既然「理性」和智力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维度,那么两者谁对于我们的幸福生活更加重要呢?都很重要,如果二选一,首先选「理性」。相比智力,后天习得的「理性」思维策略可以在诸多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个体性差异对生活影响更大。在《超越智商》中,斯坦诺维奇明确肯定:”支撑「理性」思维和行动的基石有两个:思维倾向和心智程序。「理性」可以习得,甚至比智力更容易习得“。
1、思维倾向
思维倾向也叫认知风格,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倾向:
(1)为了做出决策而收集信息的倾向;
(2)为了得出结论而寻求多元观点的倾向;
(3)面对问题时思维广度的倾向;
(4)根据证据矫正已有观点的倾向;
(5)采取行动前考虑后果的倾向;
(6)做决策前权衡情境的倾向;
(7)寻求细微差别以避免绝对论的倾向。
2、心智程序
心智程序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的认知科学家大卫·帕金斯提出,指个体可以从记忆中提取出的规则、知识、程序和策略,以辅助决策判断和问题解决过程。心智程序就是上文所提到「思维操作系统」的“补丁”,这是最容易弥补的部分。
A、13 个流体理性
斯坦诺维奇在“超越智商”整理了人类最重要的 13 个流体理性,主要包括:
(1)认知吝啬鬼;
(2)避免自我中心偏见与准确的自我评估;
(3)决策时缺少上下文(框架效应与锚定效应);
(4)信念灵活性:积极的开放性思维;
(5)信仰理性与真理;
(6)倾向于寻求信息、享受思考与充分处理信息;
(7)客观的推理风格;
(8)对矛盾的敏感:倾向于寻求信念与判断之间的一致性;
(9)自我效能感;
(10)审慎贴现未来(双曲线贴现);
(11)自我控制的技能;
(12)良好控制情绪调节;
(13)情绪调节对奖励。
B、5种晶体理性促进剂
斯坦诺维奇将能够促进人类理性的晶体理性促进剂,主要包括五大类知识:
(1)概率推理:如明白基线概率;
(2)决策科学知识:如明白决策偏好;
(3)科学推理知识:如明白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会区分相关与因果的不同等;
(4)逻辑的一致性与有效性的规则:如明白证伪、证据的不同层级、个人经验作为证据的不足等;
(5)经济思维:如明白什么是机会成本、沉没成本;什么是指数增长。
C、8种晶体理性抑制剂
那些阻碍我们人类理性的心智程序,斯坦诺维奇则将其称之为晶体理性抑制剂,主要包括八大类知识:
(1)信仰超自然与迷信;
(2)信仰直觉;
(3)过度依赖民间智慧与民间心理学;
(4)信仰「特殊」的专业知识;
(5)金融误解;
(6)屡教不改的反思(过度自信自己的反思能力);
(7)个人信念功能失调;
(8)自我鼓励自我中心。
4/4、“超越智商”,用「理性」屏蔽“认知缺陷税”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税种
时代越发展,你为认识不足所付出的代价就会越大。人和人的的思想存在巨大鸿沟,思想是思想永远摸不透的邻居。有位妈妈星期天带着未成年女儿逛街。到家女儿画了幅画,叫《我的星期天》。妈妈接过女儿的画,大吃一惊。女儿的画上,画满了一根一根奇怪的柱子?妈妈思量很久,终于明白过来,女儿画的是她眼前一条条大人的腿。认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也截然不同。其实正常的人在智商上差别不大。真正的差异,都体现在「理性」认知上。如何看待自己、他人、世界,将决定你如何选择、如何行动,自然也会出现完全不同结果。「理性」认知差异,才是人和人之间最大差异。“认知缺陷税”,才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税种。
1、提升「理性」认知&交“认知缺陷税”
《2015年世界发展报告:思维、社会与行为》中指出:贫困不仅是缺钱,那种与日复一日的贫困,紧密相连的艰难决策,就相当于对穷人的心理和社会资源两方面双重征税。这种税不但加剧了认知的负担,而且还引发穷人做出产生持久贫困的相关决策。这种加剧人们认知负担的税,被称为“认知缺陷税”。世界银行做的一个相关试验:印度蔗农应邀参加了甘蔗收获期,收入到手前后的一系列认知测试。因卖甘蔗获得收入,资源稀缺状况得以缓解,蔗农智商测试成绩提高了约10个点。也就是说:
越穷的人,认知越低;认知越低,在做决策时,更加短视、丧失追求、对机会不敏感。这就好比对认知缺陷“征了税”。
《教父》马里奥曾说:“在一秒种内看清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据统计人的一生中只有5%的可能性,会遇到一个人或一本书启发、引导你,使你意识到原来自己拥有可以控制命运的空间。而这5%的可能性,能够给你带来数千倍的回报,让你的人生拥有数千倍的提升。
2、认知缺陷税”,将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税种
罗振宇在2017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说: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交越来越贵的“认知税”,或者打越来越残酷的“认知战”。网络上的一个段子是:
在个体户时代,你家邻居吴老二在村头开了家小商店,他不用像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餐桌上还有鱼有肉,提前进入万元户。在下海潮时期,父亲同事老王,辞职经商,小赚一笔。他家率先买了商品房,搬出了单位宿舍,后来又出国发展。在房地产红利期,你一起在深圳打拼的朋友,用不多的一点存款,靠银行贷款买了套房,而你买辆车。过了十年,朋友的房子升值过千万,而你的车子十年已经贬值不到原价的四分之一。在粉丝经济时代,一个前报社记者咪蒙,开了个公众号,吸粉1000万,每月广告进账高达到500万。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每个趋势的红利期越来越短,但抓住红利造成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大家现在用得最多的即时通讯工具就是微信。但其实在微信之前,小米就推出了基于手机通信录的即时通讯工具“米聊”。是用QQ与“米聊”竞争,还有启动一款全新产品?腾讯内部争议巨大。张小龙当时负责腾讯的QQ邮箱,压力相对较小,于是就从现有团队成员中抽出十几个人开始做“微信”。同时腾讯的无线部门也启动了一个类似产品Q信。在内外部竞争的倒逼下,张小龙用三个月的时间就赶超米聊。正是出于对PC端通讯工具和手机端通讯工具不同的清醒认识,让腾讯当机立断,做出科学的决策,调动腾讯所有力量强推,把QQ用户往微信上去导。随后微信又推出语音对讲、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创新功能,从而赢得了一大波的红利,最终微信占据了当今移动互联网第一入口的地位。如果当时腾讯的决策是用QQ去竞争米聊,也许今天我们用的就是米聊了。时代越发展,你为认识不足所付出的代价就会越大。“认知缺陷税”,将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税种。
3、少交“认知缺陷税”,必须打赢「理性」认知战
如果想不付或者少付“认知缺陷税”,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打赢「理性」认知战。至少可以从三个方向努力:
A、坚持学习,精准把握13 个流体理性
张灵泉在演讲中说:“对我而言,更大的恐惧来自于你明明知道世界在变,变得如此之快,变得如此无孔不入,进入你的方方面面,但是你却并不知道它是怎么变的”。
在这个讯息加速变化的时代,新鲜事物不断涌现,思维方式更迭换代。我们要知道这世界的变化,并且跟随时代转换认知,就必须不断学习。时代在变化,学习的内涵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以前我们觉得要去图书馆读一本书才算学习,而现在你翻朋友圈的时候在学习、上网浏览新闻的时候在学习、听一场网络分享课或者加入一个社群也是在学习。你可以一边跑步一边听书,也可以和小伙伴们在社群一起讨论对同一个问题的观点,学习变得更为容易和便捷。但信息源的纷繁复杂也让我们越来越难坚持。坚持学习,坚持将碎片化和系统化的阅读相结合,需要精准把握斯坦诺维奇提出的13 个流体理性,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认知体系的基石。
B、坚持实践,应用5种晶体理性促进剂
韩寒在《后会有期》中说: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呢?因为你并没有按照道理所述去“践行”。
践行是让你获得认知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有些人说,自己总是遇不到机会。其实是因为你没有把握机会。你一旦发现一点点端倪,就必须马上跳进去赶紧出手,一边干一边想。一定要先做起来再说。很多问题不是单纯通过想就可以明白的。比如你不知道公众号如何运营和盈利,你可以自己先尝试一下,获得了对这件事的认知。正是由于一些基础的积累,又可以让我们获得新的机会。坚持实践,应用斯坦诺维奇提出的5种晶体理性促进剂。通过一些碎片,让我们拼出一个图形。同时又获得新的碎片,又拼出新的图形。
C、坚持深度思考,识别8种晶体理性抑制剂
蔡垒磊说:深度思考是一种很特殊的能力。因为它无法作为一项独立的技能去换取价值,但它又切实影响着我们的各项技能,所以算是一项非常重要又容易被人忽视的能力。
深度思考让我们可以对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进行去繁就简、去芜存精的加工,不断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最终实现认知体系的升级。坚持深度思考,识别斯坦诺维奇提出的8种晶体理性抑制剂。深思熟虑,约束自我行为,审慎决策,明确目标优先级,并能对证据进行合理校正。这是人所应有的理性。少给自己挖坑,拥有与世界相吻合的信念,力求最大化的目标实现。
彩蛋:培养“贝叶斯直觉”,实现”认知去耦“;公众号:SFA-0002
初级表征:看见一只香蕉,然后在头脑中将其表征为香蕉;
次级表征:看见一只香蕉,然后在头脑中将其表征为一部电话机;
认知去耦:让次级表征成为可能的认知操作锚点。
贝叶斯定理的讲解很棒,重要的是贝叶斯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记住那个公式:
后验概率=相似率×先验概率
培养“贝叶斯直觉”,贝叶斯与证伪相关,意识到基础概率的重要。
条件、基础概率倒置:出现某种症状的确诊概率,与确诊后出现某种症状的概率混为一谈。病人关注前者,医生知道后者。
-End(码上相逢,改变从“关注”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