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父母学校》刘良华
读书笔记一,第一章
家庭教育登上了大家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美国“科尔曼报告”和日本的“三浦展报告”均得出结论“影响孩子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当然这里的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去约束,改变,教育孩子。而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不断的挑战自己的舒适圈,调整自己的状态,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时间,让自己上一个更高的层次。换句话讲家庭教育就是自我再教育的别名。
中国的学校,家庭都很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英国美国更注重于身体教育,人格教育,交往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重视以体育的方式来训练人高贵的意志力。日本则是用武士道精神来训练孩子们的意志力,他们鄙视“懦夫”“病夫”1992年8月日本77名孩子来中国参加夏令营,在这场夏令营中即使生病发烧的日本学生依然能够坚持参加训练,他们的父母仅仅是把鼓励留给孩子就驱车而去,而中国孩子发烧了,父母就直接接走休息了。到了最后日本77名孩子没有一名落队,全部完成训练任务。这个故事不得不使我们进行反思。
2011年10月24日中国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和俄罗斯依尔库孜克州少年迪纳摩足球队进行了一场较量,中国队以0:15惨败。开始比赛不足20分钟,中国队的小选手就已经气喘吁吁了。
以前在电视上一档节目中看到,俄罗斯的父母大冬天的会带孩子去雪地扎营,并且在冰天雪地中冲凉,看着我都彻骨的冷,但是那孩子还很开心,父母也没有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凉感冒怎么办?而我们的很多爸爸妈妈呢?真的对孩子的体贴真的是入微。我记得又一次,我带队出去旅行,中间有个妈妈一路上不停的摸孩子的背部,稍微出点汗,竟然用小毛巾垫在孩子的衣服和背之间。我当时觉得很无语,当然也是无法认同的。我觉得孩子学会感知冷暖做出正确的添衣或者脱衣的能力,是父母不能替代的,那么小你这样呵护着,不让孩子有自己的能力增长,等到再大点呢?你要陪到什么时候呢?
本书中有两个观点我很赞成,1,孩子最需要的是爱和安全感。2,不要以爱的名义破坏孩子的成长。
我们作为爸爸妈妈最直接的检验自己的爱是否是爱的方法就是,如果有人这样爱我,我乐意接受吗?我感觉好吗?如果你的感觉好,乐意接受。说明你发出的就是爱,孩子接到的也是爱。如果不是,那么就不一定呢。
安全感这一块,我自己的感觉是,首先你自己得足够的了解自己,能够自发的给自己的爱箱常驻满爱,你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拥有,自己的梦想,你得有安全感。常常我们觉得安全感是老公给的,不是,真的不是,如果你是没有安全感的人,不光老公给不了你安全感,他还有可能因为你的安全感渴求而远离你。所以我们的安全感是自己给的。是了解自己后获得的。
那么我们作为爸爸妈妈有了安全感,也知道了安全感获得的途径,就会给孩子传递和示范出足够的安全信息,你的动作,你的眼神,你的语言,你的语气,你的聊天方式,你的处理手段,这些都是散发出安全感的源泉,当然你有了安全感你的家庭一定是美满的,那么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自然就安全感满满。记住了,安全感是一个人力量的来源。
第二点,不要以爱的名义来破坏孩子的成长。这一点上几乎我们很多爸爸妈妈每天都在做,这里我想到芊芊妈说的那句,不要干预孩子的成长,这句话很有道理。每个生命都有向上的原动力,都是有自我成长的能力的,我们不能用我们的经验和方法干涉孩子的成长和抉择,我们只需要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给出属于我们的可参考意见,最终的选择还是孩子自己。
我常常在我的讲座中告诉家长,举个简单的例子,就相当于我们自己是2.0的版本却去知道5.0的人怎么去做,这本来就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误导。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的经验只属于我们自己,孩子有他的成长轨迹,我们需要的是给孩子无私的爱,给孩子坚实的陪伴,这就是最好的教育了。
那天同事告诉我他的一个亲戚,30多岁了高材生,没有上班现在专职在家带孩子。身边这样因为孩子的出生就舍去了工作全心全意带孩子,我觉得有利有弊,如果你是一个反思型成长型的妈妈,那么你的孩子是有福气的,如果你只是传统的养好孩子的肉体的养育方式,不如你去上班,让爷爷奶奶带着,下班了你给孩子足够的陪伴更好。
所以在家庭教育这条路上,终究需要学习和成长的不是别人,是你自己,只有你自己足够优秀了,才配得上拥有一个优秀的孩子。
我是热爱家庭教育的洋尔妈,记得点赞加关注哟。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