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31条建议:为了不造成负担过重,必须有自由活动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开篇就讲了一个让我们看来是悖论的建议:“学生只有不把全部时间用于学习,而留出许多自由活动时间,才能学习得好。”读到这是不是感到很奇怪呀?学生学习有困难,成绩差,无法顺利学习,教师和家长想方设法给孩子补课或加大学习时间,课间补、放学后补,家长甚至找人辅导,我们是不是也踩了这个大大的坑呢?回答:是的。
每天下午放学后,天就快黑了。我们的教学楼基本上还是灯火通明的,辛苦了一天的老师们还在给学习困难,不写作业的孩子们补课、辅导,家长在门外等得着急,老师们补得辛苦,孩子们学得呢?结果并不理想,拖后腿依旧是这些学困生。
“自由活动时间”?算算孩子们在学校拥有多少自由活动时间呢?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自由活动时间并不是我们所说的课间自由活动时间,而是指产生于课堂教学中,有头脑、好思索的教师是这种时间的创造者。教师创造自由活动时间的首要助手是学生自己,知识处于什么状态——是积极状态还是僵死状态,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我对此的理解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一定的时间给予学生不但动脑、还要动手操作、动手画一画、写一写、涂一涂、动嘴说一说、唱一唱,做个简短的放松游戏……而不是老师一进教室,站在讲台中央就开始马上开始让学生看书,做练习、听老师一人的独角戏,每堂课都这样,一天下来,学生真会疲惫不堪,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冷漠态度,使学生只有学习而没有智力生活了。
其实反过来想想,我们连续坐着听三、四个小时的会议,中间没有休息一分钟,我们的脑子里也是一团浆糊,而且会烦躁,导致啥都不想听,也听不进去了。这样的一场会议下来也是无效的。应该有一些自由活动时间用来调节一下,哪怕在此期间休息十分钟,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也是好的。
明天就是冬至了,我们要组织学生、家长和老师一起包饺子,共度冬至。同时也面临着期末复习,时间对于老师们来说都是宝贵的,都想利用这段时间冲刺一下,多讲几道题,多做几份卷子,想开展活动的没有几个人……正是这种状态,学生之间的摩擦,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也在凸显,是因为弦绷得太紧了,需要活动,需要大家在一起干干活、聊聊天、说一说、笑一笑,缓解过重的学习压力带来的烦躁不安。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下半天是自由时间,学生不必读书(应该是规定学习的课本)和练习。可以读课外书,是处于爱好、求知愿望的阅读,这种阅读是扩充知识面的阅读,或者参加科学——学科小组的活动,到野外劳动,观察大自然和人们的劳动。
读这一章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孩子写那么多遍、做那么多题还是不会,而且还厌学,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因为他看不到希望,因为不做不会总是被老师罚或者叫到办公室补作业,孩子没有玩耍的时间,作业也只是应付,根本没思考。过重的作业负担,使学生没有自己支配的自由时间,从而恶性循环,学习成绩更加不好,走入了怪圈。所以,我们要记住:为了不造成负担过重,必须有自由活动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