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历史的业余脑残粉,自然是不可救药的喜欢上三国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看过,甚至一度非常沉迷三国的游戏。
这方面令我非常失望的是国产游戏几乎没有什么关于三国的佳作,只有某些打着历史名义骗钱的滥竽充数之流。
读完三国的历史,一直以来都没有仔细去思考过三国这段历史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三国何以成三国?
听起来似乎有点拗口,但是确实是一个很值得一番思考的问题。
三国这段历史在中国的整个封建历史上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很重要的时间节点,甚至并没有对后面的历史进程产生多大的影响,可是依然难以阻止它成为我们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
慢慢回想整个三国,重新梳理一下脉络,那么到底三国这段时间何以成为三分魏蜀吴的三国呢?
三国主要人物图1、地利
新疆的地理通常可以形象的说成三山夹两盆,那同样中国古代的行政疆域也是如此,长江与黄河把中国大部分的陆地分为三块。
黄巾起义之后,三国的混乱局面就完全打开,汉朝天下已经名存实亡,烽烟四起。经过曹操的一番奋斗,灭了北方的袁绍,平了徐州青州等北方地区。与此同时,东南方也在孙策的艰苦努力下渐渐的形成一片。这时候的蜀地和荆州的刘表似乎一直都处于游离状态,完全无所作为。
待到曹操收拾整个北方地区之后,局面已经划长江而治了。
长江这个天险是曹家两父子心中的痛。
三国的最终形成是一个以长江为主要分界线的T字形,长江以北主要是曹操的魏,长江以南是左刘备右孙权,也就是常说的一大两小。
这就是三国成为三国的地利。
从曹操在赤壁之战惨遭失利后,这个三国的局面就渐渐地形成。虽然后来有小的摩擦,东边的扬州,西边的荆州和益州,不断地有小规模的战役。可是,三国鼎立已经俨然稳定下来。
这是三股势力都不愿意看到也不愿意长期维持的局面,诸葛亮七出岐山,孙权不断在扬州与曹操势力割据,孙权与刘备又在荆州益州地区不断的摩擦。
无奈三角形的确是最稳定的形状,直至后来势力差距悬殊后才一举破坏此局面。
三国2、不谋而合的战略
三国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次会面或许就是诸葛亮与刘备的第一次对话,所谓隆中对是也。
一个隐居在山林田野之中的年轻人,另一个俨然已经髀肉复生的落魄中年人。诸葛亮见到刘备,有点缘定三生的意味。
不世出的隆中卧龙给刘备的未来规划便是三国往后数十年的图景。
诸葛亮不出家门已经看出目前的天下大势,刘表他是看不上,曹操太强大,刘备只有联合孙权抗衡曹操才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夺荆州,刘备没有同意,但是进蜀地却如其所愿。
而此前孙权也和鲁肃有过类似的讨论,比隆中对更早,鲁肃当时的三分天下除了曹操还有就是刘表。奈何刘表命短。
至于曹操很大程度上属于被动接受,一向的策略是先把袁绍干掉,因为刘表他并未放在眼里,而孙策孙权因为之前中间隔着袁术而鞭长莫及。
赤壁之战原本极有希望一举完成统一大半中国的壮举,却阴差阳错一败涂地。
至此,三方的战略恰好形成了三国三分天下的局面。
3、人才凋零,进取不足
除去以上的两点,到了三国的后半期,很多的人才已经渐渐地老去,死去的也有一大批。
再也见不到张辽在逍遥津、曹仁在樊城、张飞在长坂坡、赵子龙七进七出,所以我基本上看到曹操死后就对三国的兴趣开始骤降。
曹丕死后,曹家内斗的一塌糊涂,最后归了司马家;孙权老了之后更是变得乖张,继承人都选不定;刘备死后,蜀汉即使诸葛亮有雄才伟略,但是七出岐山都无功而返。
人才凋零之后,政治斗争却风生水起,内斗不断,三个国家的进取心已经不是当初的三国。三国的那些个官二代、官三代已经腐朽不堪。即便是邓艾钟会这样的人才也是在政治斗争中死去,姜维在蜀汉也无力回天。
三国的历史其实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波澜壮阔,没有后来五胡乱华南北朝并立时代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可是,痴迷于此段历史的大有人在,因为的确是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