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作为个体的傅盛,是极少数从零开始完成社会阶层跃迁的人,这个“跃迁者”身上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在于:和每个普通人一样,他从来没被少年天才的光环眷顾过。
最近,我在碳9上看到一种很棒的学习方法——人物对标法,也就是选择有代表性的牛人,利用对标分析工具,深入研究人物的成长经历(横向时间轴--纵向素质轴),并观察他的进化过程(节点--思考--行动--结果),以此提升自己的认知。
对标的逻辑是,我们今天面对的问题,其实早就有人解决过,正确的对标可以加速个人成长。
当然,每个成功者身上都有独特之处,他人的成功也是不可复制的。我们研究别人,不是为了成为他,研究别人的目的在于发现自己;我们研究别人走过的道路,也不是为了走他的老路,目的在于找到自己前行的道路。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在他人身上找答案,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为了践行这种学习方法,我决定找到一个同样在小城长大、普通学校毕业、有北漂经历的互联网人,作为自己的对标人物。最后锁定的对象,正是上一篇文章提到的猎豹移动CEO傅盛(哈哈,有点偷懒嫌疑呀)。下面,就跟着我一起重读傅盛的故事,尝试从中获得启发吧!
小城青年高考失利,却拿遍大学校园所有荣誉
时间轴的起点是1978年。此时,中国正处在大变革之中,傅盛也在这一年的三月出生在江西景德镇。他的父母是景德镇三六无线电厂的职工,傅盛作为家中的独子,青少年时期受到严格的家教,这也造就了他本分的性格。父亲在全国各地跑销售,傅盛也跟着去过北京和上海,行万里路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少年傅盛一直渴望闯荡外面的世界。
和王兴、张一鸣、王小川等名校生相比,傅盛绝对算不上少年天才——虽然他的学习成绩还不错,但1995年高考发挥并不如意。然而,傅盛没有选择复读,也坚决不填报江西的学校,最后只上了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山东工商学院,而且是被调剂来的。“去了以后确实有点失望,丧失了关于大学的所有美好想象。”傅盛日后回忆。
到底是不甘寂寞的人,有句诗叫“面壁十年图破壁”,傅盛改成了“面壁四年图破壁”送给父亲,表明自己的心态。对计算机感兴趣的他,开始努力破壁——为了接触系办公室唯一的电脑,傅盛在纸板上练习无机盲打,主动承担打印材料的工作;接着,他创办了电脑技术协会,邀请校内外人士做技术讲座,把协会发展成了省级优秀学生社团;同时,他还拿到了大学能拿的所有荣誉,省级三好学生、省级学生干部一个不落下。
毕业后,学校希望傅盛留校任教,院长也亲自发来邀请,对于一个非名校生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机会。但是,青年傅盛不甘心,他一心要出去闯荡世界。
故事到了这里,主人公完成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阶段,正在读文章的你,请和我一起用“节思行果”来检视他的成长——
节点:傅盛的第一个人生节点是高考失利,如何度过大学时光并改变命运,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问题。
思考:因为见过外面的世界,傅盛坚信人生不止有一种可能,大学是成为自己想成为那种人的地方。
行动:他选择离开父母,到千里之外的山东求学,学习本专业之余,还自行组建电脑技术协会社团。
结果:傅盛成为普通学校的优等生,掌握团队管理经验和调动资源的能力,突破了个人眼界与视野。
毕业后递不出去简历,北漂成长为最牛产品经理
1999年夏天,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21岁的傅盛走出大学校园。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学校的名字太差,傅盛在招聘会上常常递不出去简历。此时,他的父母已经移居厦门,傅盛只好来到他们身边,进入厦门一家国企上班。这份工作做的是电子商务,1999年的互联网还没有兴起,这也注定他搞不出什么成绩。
2001年,迷茫的傅盛带着400元钱来到北京,在北京站外不知道去往哪里。当时,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考上MBA镀镀金,然后找一份好工作。期间,像许多北漂一样,傅盛住过地下室,也追着公交车跑。当然,这个故事和绝大部分的北漂故事一样,MBA没考成,工作也没找好。迫于生计的傅盛,只好做了一份开发全文检索技术的工作,在这份工作里,他的表现也只能用业绩平平来描述。
读到这里,你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毕业4年换2份工作,业绩马马虎虎,内心迷茫无助,这不是你和我的现状吗?
幸运的是,傅盛迎来了一个机遇:他在2003年结识周鸿祎,并加入后者的公司。受业内大神周鸿祎的影响,傅盛在产品开发领域进步神速——3721时期,傅盛开发上网助手,短短两年积累千万级用户;奇虎时期,他带着三四个人做360安全卫士,一年后这个客户端成为DAU上亿的产品。因为360安全卫士的巨大成功,傅盛由一个籍籍无名的北漂,一跃成为雷军口中“中国做客户端三大高手之一”。
是的,我们的主人公走出工作的泥潭,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并开始承担带团队的职责。现在,故事可以停一下,我们继续用“节思行果”分析他的变化——
节点:傅盛的第二个人生节点是求职择业,他要在留校任教、国企工作和谋求更大发展之间做出选择。
思考:那是一款产品就有可能改变世界的年代,全力以赴拿出代表作品,就能在互联网行业打出名声。
行动:看准趋势、跟对老板,吸收周鸿祎的产品兵法,把单点突破、快速迭代、引爆等招式放进口袋。
结果:用单点撬动一个行业,对于互联网怎么颠覆一个行业有了清晰的认知,傅盛成为顶级产品经理。
从执行力到商业思维,傅盛与经纬中国相互成就
2008年9月,中国互联网圈发生了一件小事:30岁的产品经理傅盛,跟所在的公司彻底决裂了。这件事在媒体的笔下有“功高盖主”、“个人膨胀”、“师徒反目”、“负气出走”等多个版本,但落在傅盛身上只有一点——他被逼上绝路了,周鸿祎给了傅盛做优秀产品经理的起点,又给了傅盛做纯粹产品经理的终点。
当天下午,经纬中国的创始人张颖看到这则新闻,他迅速联系到傅盛。此时,傅盛正处在人生的不确定阶段,张颖建议他来经纬中国过渡一下,先学一学投资、找准方向再创业。于是,产品经理傅盛,转型做了投资机构副总裁。接下来的一年里,傅盛和张颖一起看过很多案子,这对两个人的影响都很大,傅盛提供的产品角度的见解,是张颖没有的;张颖从投资者、从宏观商业角度的观察和判断,也是傅盛没有的。
当然,傅盛的成长更多一些——投资桌上通常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有创意、懂产品的创业者;另一种是懂商业模式、看行业趋势的投资人;而傅盛是第三种人,他从双方的交锋中吸收新鲜知识,并迅速融会贯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视野。此外,他还结识了雷军、马化腾等大佬,并在2009年投身创业大潮做了可牛影像。
如果你是公司的核心骨干,突然被老板踢出局,下一步会怎么走呢?让我们再次用“节思行果”看看傅盛的动作吧——
节点:傅盛的第三个人生节点是离开360,摆在面前的问题,是要不要加入刚组建不久的经纬中国,要不要转型成为投资人。
思考:国外有驻场创业者之说,创业者在创业前到投资机构先呆上一年,双方各取所需,同时能给给对方一个跃起来的支点。
行动:投资人张颖做了一回过墙梯,给了傅盛休整的时间与空间;产品人傅盛做了一次发动机,向张颖提供产品角度的见解。
结果:在竞业禁止期间,傅盛实现了从产品经理到投资人的跨越,不仅学会了投资管理的要义,还链接到创投圈的高层人脉。
创业之后向雷军学习,顺势而为管理百亿级企业
傅盛生命中的贵人不止一个,雷军也是其职业生涯中很重要的人,他身兼傅盛的朋友、导师和股东等多重身份。和奇虎公司的竞业禁止期过去后,可牛公司进入杀毒市场,傅盛也和雷军有了更多接触。此时,雷军正在筹备小米公司,他对傅盛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顺势而为”,而他们都没有想到,傅盛很快就遇到了巨大的“势”。
2010年11月3日,腾讯的一封公开信让“3Q大战”达到顶峰,扶持360的竞争对手成了这家公司的策略。8天以后,雷军发力促成了金山安全和可牛公司的合并,由傅盛出任新公司金山网络的CEO。2011年,马化腾给雷军打了一个多小时电话,核心就是一句:傅盛这人到底行不行?雷军表示可以。随后,就有了腾讯对金山网络的入股。
做过产品经理、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傅盛,已然有了目标和改变的勇气。从一名只有几十个员工的创业公司CEO,摇身一变成了拥有数百人的金山网络掌门人,傅盛一上任就调整公司方向,用单点突破的方式做全网免费的金山毒霸,后来又推出新业务:网址导航和猎豹浏览器。抓住互联网巨头相争大势,聚焦一个核心产品上单点突进,傅盛使此前处于颓势的金山站稳了脚跟。
还没有享受片刻安宁,傅盛又考虑转型做移动工具业务。因为他意识到,在国内移动安全领域,自己怎么都做不到第一;而一些小公司的产品,却能在海外有很好的排名,说明“国际化”的时机来了。于是,傅盛把三级火箭模式复制到海外,偷偷在海外凭借Clean Master开拓市场。因为避开了巨头的视线,不到2年时间就成了覆盖全球的工具软件厂商。
2014年,金山网络分拆更名为猎豹移动,以全球移动互联网第一工具软件的概念上市,市值一度达到30亿美金。2016年9月,傅盛个人出资成立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猎户星空,后被猎豹的全资子公司金山安全软件投资。在猎户星空成立的同时,傅盛也在带领猎豹转型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2018年3月21日,傅盛在水立方一口气发布了5款AI产品,宣示猎豹移动在AI+机器人赛道再上新台阶。
仅用了四年时间,傅盛就完成了从战士到将军的转变,并获得从微观到宏观的认知,成为一家百亿市值企业的掌门人。他是怎么做到的的?还是来看看“节思行果”分析吧——
节点:傅盛的第四个人生节点是执掌金山网络(猎豹),接受了从管理几十人到管理四百人的巨大挑战,也成为了巨头拉拢的对象。
思考:3Q大战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傅盛借势重操旧业,做了自己擅长的安全软件,能成为牵扯战局的重要一环。
行动:前期,傅盛集中精力做毒霸和卫士的研发,坐收渔翁之利;后期,又找到国际化+移动工具的路线,“马前卒”变为“一方诸侯”。
结果:傅盛从管理者进化为行业观察者,又从行业观察者变成通晓商业逻辑的企业家,总结出战略三部曲:预测、破局点和ALL IN。
一直往高处走,站在大佬肩膀成为新大佬
25岁那年,傅盛在公司食堂遇到高谈阔论的周鸿祎,暗暗感叹:有这种智商和能力的人,好像真的优秀到不可想象。30岁那年,傅盛与雷军有了很多接触,他把后者视作“神级人物”。而如今,傅盛和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小,至少在认知上的差距越来越小了。
曾经,周鸿祎的做事风格会影响他,雷军的讲话被他写成笔记。到了近两年,傅盛有了自己的风格,提出了著名的“认知三部曲”,并一直告诉年轻人“思维成长是最重要的改变”。反观他自己的思维成长,过程里有一个又一个大佬,他们提供的新高地,总能给傅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进而促使他自我成长。
今天,我们重读傅盛的成长故事,也是一种站在大佬肩膀上看世界的方式。作为个体的傅盛,是极少数从零开始完成社会阶层跃迁的人,这个“跃迁者”身上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在于:和每个普通人一样,他从来没被少年天才的光环眷顾过。所以,他更适合当作普通人的学习样本:
①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要相信人生不止一种可能,而遭遇的困难挫折,都会变成你进化的基因。
②低头做事、抬头看天、跟对老板、全力以赴、拿出代表作,它们是职场生存期最有效的破局利器。
③有了一技之长之后,尽量抓住贵人、链接资源、提升视野,这是职场发展期最重要的破局方式。
④提升管理能力、看懂行业大势、打磨战略能力、保持认知升级,才能在自我实现期创造机会。
以上,希望对你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