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不仅重视受助者精神和物质方面需求的满足,更加重视志愿者自身的提升,所有项目的设计都以志愿者的心灵成长为中心。强调志愿者的亲身参与,并在过程中感悟人生,获得心灵的提升。
在志愿者的管理带动上,以“RA精神”为依托,以RA核心理念为根本,逐渐形成“核心带骨干,骨干带普通”的梯次引导模式。基金会成立了RA之家,负责志愿者服务、人才培养、活动与关怀以及RA文化提炼与传播。建立分层培训体系,例如针对核心骨干的“RA慈善理念见行班” 、“RA慈善理念十堂课”,针对广大志愿者的“RA慈善理念通识培训” 、“RA成长读书会” 等,引导志愿者学习践行RA理念,以涵养RA精神、实现心灵成长。
由于对心灵成长的重视,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志愿者仍愿意长期坚持与付出,通过利益他人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升生命品质。
思考题:
1.是什么让志愿者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仍愿意长期坚持与付出?结合您的承担与成长谈谈体会。
2.“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您注意过吗?您认为这些细小礼节反映的什么样的品质?
3.如何通过力行这些行为规范来实修自己尊重他人的心?
4.这些生活中用心的小细节您告诉过自己的孩子吗?为什么?
5.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时,您是批评孩子还是反省自己的原因?为什么?
6.今天的学习内容,对您还有哪些启发?
7.请分享您最近观心转心的小故事。
【仁爱读书会-听话的智慧】晨读分享:
任何一个结果都需要许多的条件组合才能呈现,若种下了苹果的种子,却期待得到梨的果实,那么任凭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若种了种子,但没有努力去营造相应的条件,也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种下了正确之因,又足够勤奋努力,未来自然会有回报。此外,因感果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不能急求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