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垂着雨帘,积水淹没了校外的小道,本就镶入泥土的那些小石块儿,更是寻不见了踪影!
《雨花石》的歌声,掩盖了屋檐滴水的声音,一切都显得这么的契合:这样的天就该唱这样的曲,这样的景就该用这样的情!

杨乐老师,气质与美丽与智慧并存,她声音甜美,歌声动人,她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更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心体悟歌曲情感、感受雨花石的精神内涵。

这是一节音乐课,更是一节思想教育课。
教授技巧
《雨花石》这首歌,我们都不陌生,歌曲优美,情感真挚,动人心弦,但要唱好它还真是不容易。
杨老师给孩子们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背景后就采用先难后易的方法开始教孩子们唱歌了。整首歌曲最难之处就是这个“啊……”了,音调很高,唱时气息要匀要长。起初很多同学都不敢开口跟唱,好像都怕唱破了喉咙。杨老师告诉孩子们:“瞪大眼睛,张大嘴巴,要用假声唱,气从丹田出。”孩子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勇敢地发声,在一遍又一遍的尝试之后,终于越唱越好了。

唱会了最难的部分,接下来就是老师对整首歌的演唱。杨老师的唱功实在了得,声情并茂,我想,陶醉在其中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有成百上千的助学老师。
几遍示范唱之后,老师出示了歌曲简谱,她边弹边唱,孩子们跟唱,一句一句,唱会为止。我们多才的谢校长常对我说:“识谱是唱好一首歌的基础。”哈哈,趁这机会,我也来充充电。


体悟情感
课堂一开始,杨老师就介绍了本首歌的创作背景与情感基调,在整首歌的教授过程中,她也时时处处注重该歌曲对孩子们情感熏陶。比如:1、雨花石的心愿是什么?是铺成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2、再听一遍歌曲,好好感受歌曲的速度与情感。
小小的雨花石,有个美丽而无私的心愿,甘愿躺进泥土,默默承受,这个心愿不为别的,只为付出与贡献。这首歌,应该用中速、用深情去演唱。
整堂课孩子们学得都很认真,这样的音乐课不仅让他们学会了唱歌,更学会了做人。我想,这节课中的雨花石精神定成为孩子们成长中的精神养料,伴其一生!

课已终,意未尽。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又听《雨花石》。听着听着,感觉这首歌唱的正是自己,正是千千万万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有人愿做高山
因为高山巍峨
令人敬仰
有人愿做大海
因为大海浩瀚
令人神往
而我
愿做一颗小小的铺路石
埋藏在漫长的教育之路上
让孩子们更好地迎接朝阳
迎接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