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咨询师荣伟玲认为,“内在的小孩”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她还断言:“溺爱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内在的小孩”向外的投射。溺爱的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她们无节制地给与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看着这段文字,大脑马上浮现家里的书桌和书柜,想到小时候多么渴望拥有自己的学习桌与书柜,但一直没有实现,平常我学习的桌子上放很多东西,桌子面也不平整。没有书柜,就把书放在衣柜的一侧,成为自己最爱的一角,把自己最爱的书放里面,经常翻看,还把自己收藏的小物品也放在里面,比如搜集的邮票、相册、剪下来的文章或字、字钱、奶奶给的帽子上的小装饰、爸爸送我的小礼物等,没事就整理翻看,那个柜子的小角落成为我自己的小天地,每每整理着、看着都是莫名的喜欢与开心,轻松与自由。现在想想,当时就是自己思想与精神的领域地,几乎都是独享的,安静而美好。但也会想空间太小,自己的东西已经快放不下了。
如今,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自己也已经成为孩子的妈妈,在妞妞才上幼儿园时,已经给妞买了一套卧室三件套,特别是漂亮的书桌,书桌上面有书架,可以摆很多书,当然也可以放其他物品。再后来,有了儿子,换了大的房子,房间有更多地方,我们三人每人一张书桌,每个书桌上都有小书架,同时买了两个大书柜,占卧室的一面墙,可以放很多书,也可以放其他物品。对书桌与书柜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发自内心的喜欢。
看了书中的文字,才明白这种情怀,透视内心,才知道对孩子都那么早的准备好书桌与书柜,难道不正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小孩”原因吗?明是为孩子,内心不正是满足自己“童年”的渴望吗?继续读下去,像在逐步探视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处,越发感到神奇,深深低吸引着我再继续探索,此书犹如成为我通向内心世界的通道。令我逐渐清晰自我,懂得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