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熊孩子是一件很伤脑的事情。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他下一秒会说一句什么话,会做什么事。因为不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从而无法猜透他的言行举止所代表的意义。当成人和孩子的认知存在差异时,孩子的每个举动都会让成人觉得,这是在挑战成人的容忍度。
之前有一段时间,上海迪斯尼的“摸臀”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大众舆论集体攻向男孩的母亲。无独有偶,在事件发生后没多久,果子也差点成为“摸臀男孩”。
事件源于一次购物。街角有一家烤鸭店,生意很火。每次烤鸭出炉,取货的顾客都要排很长的队。那天下午,我带着果子去取货。排在我们前面的是一位女士,忘了是多大年纪了,只记得她是穿着一条红色裙子。女士身材有料,不胖,但属于肥臀类型的。果子抢着要站在队伍里面,我看他那么积极,便退出了队伍,站在旁边乐得清闲。
5岁的果子,个头刚好到我的腰。站在队伍里,他视线所及,正好是前面女士的肥臀。他站在那里左看右顾,百无聊赖。于是伸着手,就要拍向前边的肥臀。我一个激灵,赶紧抓住了她的小手。他看着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有种刚想做坏事就被逮住了的拘谨。我对他摇了摇头,告诉他“不可以”。他明了地点了点头,转着小脑袋又四处探究。过后,我问他:“为什么要拍前面的阿姨?”他用稚嫩的话语说:“好玩!”
仔细想来,确实是这么回事。小孩子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年龄阶段,对周围的任何事情都存在着极大的好奇。排队本身就是一件枯燥无聊的事情,成人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谈话、刷手机中,孩子就只能转着小脑袋四处探索,发现什么新大陆,难免要探究一番。在成人看来,孩子所做的一些具有侵犯性的行为,其实大多数都是孩子的无心举措,他们只不过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周围的世界。
所以对于孩子的一些举措,成人不要有太激烈的反应。孩子的一些所谓不良行为,不过是缺乏意识及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这是孩子在探索自我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认知。对此,家长要做的是及时制止,再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和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所思所想,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引导。
前两天和孩子发生了一起争执。起因是,孩子把我堵在门口,当时我正在做事情,心思有些烦乱,就将他拉开然后强行穿过。孩子没站稳,我手一松他就摔倒了。他认为我推倒了他,执意要我向他道歉。但我并不认为是自己的错,也就拒绝了。
孩子见我不屈服,就赌气说:“我要把这一栋房子都炸了。”本来心情就烦闷了我,听到他如此偏执的话语,更是来气,便对他进行批评。我越是严厉,他越是坚持。看着他倔强的小脸上,眼眶都快溢出眼泪了,突然意识到,自己在道理上的坚持是否太过了。孩子对于是非的判断并不明了,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成人对他们的态度。
于是我和他坐到桌前,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什么要炸房子?”他气愤地说:“我要让你们没有地方住。”从孩子的话语上听得出来,他并没有意识到,炸掉房子可能会造成的危害,仅仅只是出于对我和他的争吵的一种发泄。于是我告诉他,如果他把这栋房子炸了,那么我们整栋楼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和小朋友,就都会没有地方住,而且他还得赔偿一大笔钱,最后警察叔叔会把他抓起来,关到警察局的铁房子里。不知道是不是被我的话语吓到了,开始他还气愤的像只炸了毛的猫,下一秒就温驯象只兔子。当问他还炸不炸房子时,他摇了摇头,表示不要了,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会被警察叔叔关到铁房子里去了。”
由此看来,即便是再偏激的话语从孩子口中说出,也并不见得是他们的真实所想。这仅仅只是他们内心的不平,无法得到正常的疏导。就像河流一样,外来雨水的增多,会导致河水增长,如果河流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正常排水,最终就会导致洪水爆发。
所以对待孩子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只有家长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风细雨般的引导,才能教导出温文尔雅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