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育 米妈原创
跟豆妈不同,我很少追新片。
也许是性格使然,对潮流的热情我总是慢半拍。
元旦在家看了一部《降临》,是我喜欢的科幻题材。
没有紧张和刺激,宏大而震撼的镜头就那么两三个,情节起伏不多,但自带一种无法令人忽视的悠长的余味,与细咂慢品的咖啡属同一类。
在《降临》结尾的一场戏中,女主问未来的丈夫:“如果能看到一生从头到尾徐徐展开,你会改变什么吗?”
换言之,如果你能够预知一些人终将体验痛苦,能够预知你终将体验失去他们的感受,那么你是否会消除他们的存在,抹消和他们在世上共度的时光?
女主选择不去改变未来。
哪怕明知最终和丈夫还是分开了,她望向未来那个他,眼神依然满怀深情;哪怕明知女儿终将因病逝去,作为母亲,她必将承受痛苦,她还是选择生下女儿,并陪伴她走完不够长的人生。
于是她的选择在冥冥之中创造了未来,并且积极地肯定了未来。
女主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坦荡,来自于心底的深沉睿智的爱与接纳。对她来说,人生的选择,是每时每刻都价值千金、重要无比的,她坚定地选择了以这种态度生活。
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女人,一个勇敢的母亲。
龙应台说过,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短短十年,孩子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他自己。
只是她说这话时,孩子已是大小伙子了,如果早一点看透亲子关系的真相,是不是遗憾会更少?
亲子之爱,就是这样,无论我们有多么不愿意,它就是那份最特别的以走向分离为目的的爱。
尹建莉也说,亲子间的感情应该是绵长而饱满的,但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必须递减。
父母之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如果这个既普通、又非常重要、却常被忽略的教养守则被搞颠倒了,结果必将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脱离母乳独自吃饭,脱离怀抱独立行走,脱离监护单独外出,脱离供养自己赚钱,脱离支配发展自我,脱离家庭组建另一个家庭......每个人都需要这样长大。
在女儿幼小时,几乎所有的爸爸怀抱着可爱的女儿时,都会泛起醋意,想着将来哪个毛头小子敢来抢走我的女儿,打断他的腿!可当女儿20年后出落得亭亭玉立,和一个小伙子牵手亲密时,被冷落一旁的当爹的却会满是欣慰,欣慰于女儿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人代替自己去爱女儿,自己可以少操心了。
爱的方式改变就在不经意间悄悄发生了。
幸然,作为观影者和读者的我们,还有机会。
今天,孩子们还环绕在我们身边,在他们很快像蒲公英种子一样各自散去之前,还好我们有一些珍贵的共处时光。
我们务必需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去做那个包办过多又老爱挑剔孩子不够自立的坏爸妈。
孩子传承我们的生命,我们养育孩子,目的无非就一个——帮助孩子发展出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了解万事万物,思想成熟,学会在面对选择时做出好的判断,在面对困难时想出解决办法,在与他人相处中,得到别人的接受、尊重与爱,成为一个自信自爱与自尊的人。
当有了这些念想在心头,虽然不一定能保证那些鸡飞狗跳的日常会少一点,但我相信当自己下一次又深陷教育的焦虑时,这些念头应该可以帮助我再淡定一点。
淡定是需要勇气的,你得不惧生活的阴冷,佛系家长是种修行,是否该被推崇并不重要,只要你自知有一份笃定在,便可让自己心头安好。
希望我终将手放开的那天,孩子是带着笑信心满满地挥手启程,希望那时站在远处默默牵挂的我,从容自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