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总算有时间抽空看本书了,选了一本关于思考领域的书,书名叫“慢思考”,关于看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在工作中,节奏总是太快,解决问题总会遇到捉襟见肘的时刻;在日常的生活中,安排事情没有条例,总是一副乱世的局面,基于这两种场景,所以这本书关于思考艺术的书便顺理成章的被我选中了。
一、
我们的大脑其实分为三个部分:思考脑、储存脑、反射脑,思考脑的质量基于两个方面思考深度和思考速度,速度很大程度上开始限制所有决策的正确率。
【对时间要求得越紧,给出错误答案的人就越多,哪怕那些人里有CEO、财务经理、银行家和会计师.速度是思考最大的敌人因为如果时间过紧,你的反射脑就会取而代之位置】
二、
为了增加思考脑的时间,我们有必要对很多思考内容能以最快的速度转变为反射行为,节省了大量的思考时间,从而留给大脑更多的思考时间。文中也提到,能够形成反射脑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动作或者行为。【数年的训练和上司的实时指导与反馈,一些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会把手术过程变成后天的习惯组块。于是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思考脑的短暂分心并不会影响他们的手术流程,但若是放到实习生身上,同样的干扰可能就足以让他们犯错。军队里的士兵刻苦训练,目的是把所有基本操作变成不假思索的习惯。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腾出精力,去做其他更重要的决策,尤其是在情况瞬息万变的非常规性环境下。若是在遭到攻击的时候还要动脑子去思考一些基本的行为和操作,例如怎样给步枪装弹,怎样瞄准,怎样寻找掩护、跟其他人取得联系…那他们铁定活不了多久。感谢平时的艰苦训练,让土兵通过反馈迅速养成了各种习惯,于是在战场上,他们的大脑才有空去处理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三、
大脑的思考方式就是走捷径,所以很多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大脑为了最快速度的作出反馈,不得不以反射脑的形式进行表达,这样就容易形成巨大的误差和正确率。书中特意给出了日常两种行动的路径:
情况出现 → 反射脑无意识的情绪反应 → 身体脑指挥身体行动 → 行为 → 评判 → 有意识
情况出现 → 评判 → 情绪 → 身体脑指挥身体行动 → 行为
【你做了足够的功课,花时间努力学习、深入阅读、认真讨论、审慎思考,而且你对获取的信息和知识进行了充分的理解和消化。·在跟着感觉走之前,你对自己的直觉进行过评估与质疑,并将它提出来接受别人的考验。·你知道,直觉常常会让人变得盲目,而其他专家会有不同的直觉,他们可能带来独特的全新视角。·你知道反射脑会抄很多捷径,包括情绪上的捷径,那可能会愚弄你。·你知道并且坚信:对于自身决策的正确率,你的主观感觉并不完全可靠,它无法反应你的直觉性判断和决策真正的准确率。】
四、
【一旦愿望变成需求,正面刺激就会变成负面驱动,甚至是病态的驱动。除了“帮助他人”以外,我们还能找到许多不肯离线的理由,例如显示自己的重要性、渴望被人需要的感觉、缺乏自信、希望取悦他人、自尊心不足、极度缺爱、害怕承担责任、缺乏意志力,如此种种。这些特征在社交媒体用户身上非常明显。H。萨士泰勒和同事研究了人们使用社交媒体的动机,请容我引用他们的结论:“从根本上说,脸书用户的动机有三种:(1)窥视他人生活;(2)为自己创造一个有特色的身份:(3)满足内心的自恋倾向。不断检查社交媒体比检查邮箱更糟糕,因为它会带来额外的问题:社交媒体会催生“身份焦虑”,让你感觉更加孤独、悲惨。
因此,你感觉孤独或者不快乐,于是就去脸书上寻点儿开心。如果找到了一些能带来兴奋感的东西,它会让你感觉好一些,却显然不足以抵消你由此产生的(一点点)不快,所以你会一直寻找下去,形成恶性循环:你越频繁地查看脸书,就越无法满足,感觉越不快乐、越孤独;于是你就更需要小小的兴奋感,因此你更加频繁地检查脸书,变得更加不快乐……】
这似乎解释了关于上瘾的定义,人本质上是为两种情形生存——满足感和欲望,这两者构成了互为因果的关系,为了达到某种满足感,就大脑产生了欲望,从而产生了行为达到目标,满足感产生后大脑会在一段时间消耗完,然后继续开启寻找更大的满足感,循环反复,如果在这个循环中,两者有了偏差,那么结果注定也是要产生偏差的。
总结
我们为了获得人奋斗的两种途径,需要能够明白大脑之间的分工和机理,所以本书在前两章都在强调大脑的工作机理,让我们知道此消彼长的道理,以及要达到高效运转的方式方法,很多人类情绪和行为都存在巨大缺陷,需要不断矫正和努力。其实能够做到,将注意力分配到重要的地方去,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