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
什么是真气、正气、邪气——读《黄帝内经》灵枢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1

什么是真气、正气、邪气——读《黄帝内经》灵枢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1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9-24 17:08 被阅读0次

什么是真气、正气、邪气

黄帝曰: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痛、或痈、或热、或寒、或痒、或痹、或不仁,变化无穷,其故何也?黄帝说:有一条经脉受邪而发生几十种病症的现象,比如有的疼痛,或形成痈肿,有的发热,有的恶寒,有的痒,有的形成痹症,有的表现为麻木不仁等,证候表现千变万化,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曰:此皆邪气之所生也。岐伯说:这都是由各种不同的邪气的伤害而引起的。

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黄帝说:我听说有真气、正气、邪气等不同的名称,那么什么叫真气呢?

岐伯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岐伯说:所谓真气,就是禀受了先天的精气,和后天的谷食之气结合,充养全身。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能帮助人体抵御外邪。

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所说的正气,又称正风,是指与季节相协调的正常气候,它是在不同的季节中,从这个季节主的方向吹来的风。如春季从东方来的风,夏季从南方来的风,秋季从西方来的风,冬季从北方来的风。这些适时而至的风,一般不会致病。

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所谓邪气,又称为虚风,它是不知不觉戕害人体的贼风,一旦中伤人体,容易深陷而不能自行消散。

正风者,其中人也浅,合而自去,其气来柔弱,不能胜真气,故自去。正风即使伤及人体,部位也比较表浅,发病也较轻微,所以能自行恢复,这是因为正风来势柔弱,不能战胜体内的真气,因此不用治疗就自行消散了。

(原文)

黄帝曰: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痛、或痈、或热、或寒、或痒、或痹、或不仁,变化无穷,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邪气之所生也。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岐伯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风者,其中人也浅,合而自去,其气来柔弱,不能胜真气,故自去。

今天学习了什么是真气、正气、邪气。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真气

    1,什么是真气真气,是黄帝内经的称呼。中医属于正气,她是人体里面的一种气体物质,主要在经络里运动。2,真气是怎么产...

  • 正乎?邪乎?

    ”真气不正,故有邪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出于《素问遗篇·刺法论》) 意为:当人体脏腑功能正常,...

  • 解密两髀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中说道:“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这句话的意思是,脾胃有病,必然有邪气滞留于两髀。 ...

  • 玉衡美容刮 — 为什么你的皮肤会粗糙萎黄无华?

    “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 —《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 25岁以...

  • 【拍打腹股沟的益处】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中说道:“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髀就是指腹股沟,这句话的意思是,脾有病,必然有邪气滞留...

  • 刺节真邪七黄元御灵枢悬解情释

    刺节真邪七黄元御灵枢悬解情释 题文诗: 刺有五邪,有持痈者,容大狭小,热者寒者, 是谓五邪.凡刺之方,不过五章,瘅...

  • 中医体质——下寒上热

    体质说明 《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上热下寒是寒...

  • 赵贤文:心是病因,心是药引

    黄帝内经 《素问遗篇-刺法论》有这么一段话: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当人体当正气不足或正气虚弱...

  • 溪谷理论的临床应用

    1.肢体病治在“溪谷”,重在解结 《灵枢·刺节真邪》云:“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

  • 学习书法治百病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样就可以“正气存内,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真气、正气、邪气——读《黄帝内经》灵枢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qa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