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大姑父最近在家里寻死觅活的,把他的三个子女可吓坏了。
他们自从发现老父亲有寻短见的念头,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日日夜夜轮流守在老人的房间,生怕他有个三长两短。
大姑父膝下有三个子女,老大是儿子,老二老三是女儿。十年前我大姑因病过世,姑父就一个人在乡下的老屋单过,儿女们都在县城和市区里安了家。
大姑刚过世那几年,姑父的身体还很硬朗,一方面他不想给儿女们添麻烦,另一方面他怕去到城里住不习惯,因此他自己愿意留在乡村的老屋里,种点田地,赚点零花钱,日子倒也过得清净。
姑父一个人单住,好处就是少了跟儿子儿媳晚辈们共处一个屋檐下而产生的一些矛盾,坏处就是他不会调理自己,经常是饱一餐饿一顿的。
随着年岁的增长,身体状况也是越来越差,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慢性疾病随之也缠上身来了。
儿女们隔三差五地回乡下看望他老人家,看到日子过得一团糟的父亲,他们也纷纷劝说他跟随儿子一起去城里居住。
姑父起初并没有同意儿女们的建议,直到两年前,一次轻微的中风,让行动不便的他动摇了去城里和儿子一家住的念头。
姑父搬到他儿子家里住了有大半年,之后他又住了一次院,身体越来越不如从前了,糖尿病的症状越来越严重,有时候还有点犯糊涂,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了。
姑父的三个子女这时候开始商量,该怎么样照顾病重的父亲,最后他的儿子表态,每个孩子家里住一个月,三家轮流照顾。
随之伴随的问题又来了,每个子女都有自己的生活,因为父亲病来如山倒的变故,不得不打乱目前的生活节奏。
姑父的大女儿是个全职妈妈,儿子已经上高中了,时间相对充裕一些。
儿媳在附近的一所学校里做厨师,儿子在市郊的一个环保回收公司做门卫,上两天休息两天,夫妻俩勉强也能保住工作。
最该犯难的是他的二女儿,他们一家在浙江打工,如果她要回家照顾父亲,就意味着她必须放弃在外地的工作,这时候二女婿就不高兴了,觉得给父母养老送终的事情,本来就是儿子的义务,不应该连累做女儿的。
二女婿虽说有一百个不情愿照顾患病的岳父,但姐夫和姐姐两口子没有发表任何异议,所以他就只好把委屈藏在心里了。
二女儿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和她的姐姐商量,如果轮流到她照顾父亲的那一个月,她就让姐姐代劳,并支付她3000元/月的工资,姑父的大女儿勉强答应了她妹妹的请求。
三个儿女就依照之前定下的规则,每家照顾一个月,从老大开始,依次轮流下去。轮到姑父儿子照料的那一个月,他就住在儿子市区的家里,轮到两个女儿照料的那两个月,他的大女儿又叫车把半身不遂的父亲送到乡下的老家,由她在老家伺候他的父亲。
这样来回折腾,姑父也嫌麻烦,但他嘴上也不好说什么。他的大女儿不住在哥嫂家料理父亲,而是把父亲送回乡下的老家,这种做法当然有她自己的一些顾虑。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话一点也不假,三个子女按照这个轮流制度照顾姑父大约有半年之久,矛盾慢慢凸显出现了。
儿媳抱怨他的小姑子是想花钱买轻松,如果在孝敬老人上能够用钱解决的话,她也想花点钱就撒手不管了,所以也难免不在她公公面前发发牢骚。
前段时间,姑父的二女儿迫于压力,也自认为对年迈父亲有愧,于是就请了一个月的长假,回家照料了父亲一个月。
眼看一个月的假期快结束了,姑父的二女儿还有几天就要返城了,那天她接到她老公的电话,姑父的二女媳在电话中一顿痛斥:“说他们家出钱了,就已经仁至义尽了,还想把他的整个家脱下水吗?”当她听到她老公的一顿撒泼,她实在无法容忍,于是在电话中和她老公大吵了起来。
此刻,头脑还算清醒的老父亲,看到儿女们因为他的倒下,日子过得鸡犬不宁,他便老泪纵横,晚上拖着半身不遂的身子想往门外移动。他的二女儿半夜醒来被眼前的这一幕吓坏了。
三个子女赶紧组织了一个家庭会议,轮班守候在姑父的房间,生怕老父亲有个闪失。下一步该怎么走,三个家庭目前也想不出万无一失的对策。
孝敬父母,哪有来日方长,一切尽在当下。作为子女,报答父母,我们无法做到100%完美,但求问心无愧,不为日后留下遗憾。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爱得太晚,恐怕连爱的机会都没有。
网友评论